第二百九十八章 傳信

四月十四日。

一根木樁被釘在土地裏,表示這裏將會起一座新城。

李瑕給了高長壽一份圖紙。

這圖紙是在慶符縣時找匠人畫的。川蜀這些年建了許許多多的山城,多的是這樣擅長建城的匠人。

而李瑕也並非是臨時起意要在威寧建城,他從出發之前就做好了打算和準備。

依著圖紙,高長壽指揮寨兵押著千余俘虜為勞力,開始挖溝打基。

除了這千余俘虜,也開始招募附近的山民,這部分的勞力則需要以大理繳獲來的物資為糧錢雇傭。

另外,勒余也領了烏撒部的數千青壯伐木采石,販賣給他們。李瑕承諾會再從慶符運來物資交易。

到處都是一片熱火朝天。

而這景象之中,勒余顯得最為意氣風發。

勒余時年四十二歲,留著一臉絡腮胡子,作為烏撒部的少君,他足夠健壯,也足夠睿智。

當然,他這份睿智是相對大多數部民們而言……

勒余其實也能看得出來,慶符軍戰力頗高,甲胄也精良,八百人對上烏撒部兩千人也不輸。

因此,他對李瑕有種敬而遠之的態度。

但他知道李瑕不可能長期待在這裏,態度中始終隱隱有種“地頭蛇”的傲慢。

對高長壽,他則是表面奉其為主,但骨子裏頗為輕視。

這種態度沒人感覺不出來,高長壽與勒余聊了幾句之後,終是忍不住向李瑕道:“我實在受不了他的嘴臉。”

“看得出來,他有在表示敬重你。”李瑕淡淡道:“該是阿勒教他的,他做的比阿勒差遠了。”

“呵。”

“接下來我們有兩件事,一是你須派人聯絡高瓊,讓他盡快讓高氏舊部,以及心向大理的遺民來投奔你。否則你勢力不足,我帶走慶符軍之後,你應付不了。”

“好,我馬上派人去。”

“二是西南方向還有些歸附蒙人的部落,我帶兵去剿了,搶些物資、俘虜回來,應付當務之急。”

高長壽道:“等我練一千兵馬,此事我便可以做。”

“嗯,盡快吧,我在此呆不了太久,一兩個月吧。”

李瑕雖還年輕,做事每每有種“時不我待”的緊迫感。

他回過頭,望向草海邊方圓數十裏用來建城之地,想了想又道:“我與明月的訂親禮,流程我不熟悉,你記得幫忙操辦。”

高長壽聞言笑了笑,道:“這點小事還需你提一句。”

之後十幾天,李瑕便領著慶符軍往西南面掃蕩幾個小部落,既是稍緩了物資和人力的需求,也是對烏撒部的威懾。

……

四月二十六日。

李瑕領兵從牛欄江畔小竹箐歸到威寧,他又掃蕩了一圈,繳獲了不少物資、俘虜了不少勞力,引的烏撒部民紛紛又怕又僥幸。

高長壽已先在威寧建起了一片營寨。

李瑕才到營寨,只見一百慶符軍正風塵仆仆列隊其中,一個佰將正在與高長壽交談。

“見過縣尉。”

“許魁?你怎來了?”

“小人……”

“帳篷裏談吧。”

許魁嘴笨,進了帳篷也不知怎麽說來龍去脈,忙從懷中掏出好幾封書信遞給李瑕。

“縣尉請看。”

李瑕不急著看信,先是打量了許魁一眼。

只見這瘦漢子滿身都是塵土,顯然一路而來累得不輕,但看神色該是沒有發生什麽不好的事。

他這才看了看手裏幾封信,先打開韓承緒寫的,信上說了慶符縣的諸多情況,讓縣尉不必擔心。

李瑕又看了看韓巧兒的信,只說了幾樁雞毛蒜皮的瑣事,倒也有趣,他微微笑了一下。

之後打開李墉的信,只見信封裏還夾著一封公文,說是潼川路安撫使兼知瀘州的朱禩孫要求慶符縣鄉勇克期抵達瀘州。

李瑕再一看朱禩孫要求的時間,五月底。

而李墉信上的內容就很豐富了。

三月初,成都蒙軍都元帥“阿答胡”命令“紐璘”率萬人,自利州下白水江,目的應該是攻打重慶。

朱禩孫命潼川府路各州縣準備防事。

到了三月末,朱禩孫卻又改調慶符軍到瀘州,據李墉分析,很可能是川帥蒲擇之料定紐璘攻不下重慶,不守反攻,打算奇襲劍門關,以求收復成都。

如此,瀘州兵力被調往北面,故而朱禩孫才會更改對慶符軍調令,由“準備防事”變為“前往瀘州”。

李墉直言不諱,說他曾在吳淵帳下為幕,因而有此推測,又告訴李瑕成都之戰迫在眉睫,當盡快率部返回。

……

看完信,李瑕轉頭看向許魁,問道:“你是何時出發的?”

“三月二十七日,兩日前到的威寧,高郎君讓我在此等候縣尉。”

“縣中防務,劉金鎖顧得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