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章 營變

“噗。”

一名董鄺的親兵也沒著甲,被一刀從後面捅穿心口,栽倒在地。

執刀的是伍昂,這幾天一直扮作高年豐的副將。

四下掃了一眼,伍昂見已控制住這頂帳篷,迅速到外面的馬背上拿了一副盔甲進來。

“縣尉,你要的甲。”

李瑕接過盔甲,道:“手別抖,不必急。深呼吸幾口氣,靜下心來……你們先清理屍體,把地上的血跡拿沙土蓋一蓋。”

高年豐身後,兩個親兵打扮、身材矮小的人走出來。

是高明月、阿莎姽。

高明月眼裏滿是關切,卻不多話,動作迅速地為李瑕穿戴著盔甲;阿莎姽則是無聲無息站在一邊。

李瑕拍了拍高明月的手,又向幾個還在補刀的佰將道:“都別擺出一副如臨大敵的樣子,你們這樣,會讓營裏的大理兵更慌。”

忽然,遠遠的有喊叫聲傳來。

“將軍?出了何事?!”

伍昂一驚,正要提刀殺出去。

李瑕卻是不慌不忙,大喊道:“喊什麽?!將軍審俘虜要你們管嗎?滾回帳裏睡覺!”

“是……將軍在對俘虜用刑呢,沒你們的事,滾開。”

遠遠的,有人也跟著喊道:“將軍夜審俘虜,滾回去睡覺!”

帳中所有人迅速鎮定下來,開始有條不紊地收拾……

“這營裏有多少人?”

高年豐道:“這是大理城南營,有一個千戶所的兵力,扣掉空餉,實額四百余人。”

李瑕又問道:“大理城內呢?”

“有一千守軍,城北還有一個千戶所,兩處加起來實額有近千人。”

“大理城兵力空虛啊。”

“兵力主要在龍首關、龍尾關,兩關共有實額兩千余人。”

李瑕點點頭,他早與高明月分析過大理城的兵力,判斷在三千四之間,差不太多。

一個國都只有這點兵力,聽起來很少,卻並非沒有原由。

這些年先是抵禦蒙軍;投降後討伐諸蠻、自杞國;接著又遠征宋朝與交趾;再加上這次平定叛亂又調走了剩下的兵力。

當然,有龍首關、龍尾關,大理這些兵力也足夠駐守了。若關城不失,李瑕就算有上萬兵馬,也未必攻得下來。

問題是,李瑕已進了龍尾關,而大理城還全無防備……

相比打仗,他最擅長的還是這種偽裝潛入。

因為他心態好。

上輩子常常在萬眾睹目之下參加賽事,李瑕最拿手的一件事就是保持不緊張。

迄今為止,他還沒指揮過雙方都超過千人的正面戰鬥。

因此他一直盡量用遊擊戰達成戰略目標。看似兇險,其實是他在揚長避短,避免強攻險要的龍首關、龍尾關。

他們現在共有一千四百人,九百慶符軍、五百高氏兵。

有七百慶符軍在之前的戰鬥中悄悄扮成了高氏兵,其余兩百人則是成了“俘虜”。

在高年豐想來,這個兵力偷襲大理城是足夠的。

“李縣尉,是否連夜詐開城門,控制大理城?”

“不。”李瑕道:“你要做的是讓蒙人不懷疑高瓊。他這個蒙古世侯的身份,才是我們在大理境內通行無阻的金牌,不要輕易暴露。”

“這如何能做到?”高年豐道:“少主已對蒙人說殲滅了慶符軍,可現在……”

“現在你還沒有暴露。”李瑕道:“我用兩百俘虜拿下大理,你在暗中配合我就可以。”

“可這……太危險了。”

李瑕道:“在你看來,以一千四百人拿下大理城才叫穩妥。但這是暫時的穩妥,它可能會讓我們所有人都葬送在大理;

我以兩百人偷城,看似兇險。卻可保高瓊不被起疑、也可讓你幫我裏應外合。從長遠來看,這才是更安全的辦法。”

高年豐愣了一下,似懂非懂。

從他的立場而言,眼看著李瑕縱橫大理國,取得了一場場的小勝。眼下已是時機占下大理城,重新復國了。

“李縣尉,國都近在眼前,一戰可定。何必還要高少主再向蒙人屈膝、虛與委蛇?不如亮旗號、雄據滇南,從此高氏與李氏共享大理國。”

不僅是高年豐有這種想法。

在擊敗了幾次小股大理兵之後,李瑕、高瓊麾下不少人都認為大理軍不堪一擊。

這就好比遊擊戰打贏了幾次之後,難免有人就開始吵著要打陣地戰,要正面與敵軍會戰。

但李瑕始終很冷靜。

他是以打比賽的心態來面對世上之事,講究“勝不驕、敗不餒”,最忌諱被一點小勝沖昏頭腦。

事實上,他們就沒跟大股的蒙軍交過手。

面對最多蒙軍的一次,是也先的千人隊。靠地勢、靠烏撒部數千人才全殲對方。

李瑕道:“我們亮明旗號、拿下大理城又如何?龍首關、龍尾關不在我們手上,敵人將關隘一堵,各地守軍蜂擁而至,如何逃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