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 叛將鐫名

聶仲由聽得號角聲,知道蒲擇之要起軍往成都了,忙點起麾下一千二百余人,等候軍令。

不多時,卻見李瑕縱馬而來。

聶仲由見他是從中軍過來,連忙上前問道:“不知蒲帥安排武信軍跟在哪個方位?”

李瑕也不下馬,拿出軍令,道:“奉蒲帥令,武信軍暫歸我統領,增援雲頂城。”

聶仲由微微一訝,只因是李瑕過來,也不多問,抱拳領命。

李瑕這邊還有楊奔的八十余騎兵,兩邊聚在一起,湊成一千三百人,徑直與蒲擇之大軍分走兩個方向,往雲頂城而去。

一路走向東面深山,李瑕先命楊奔往前攀高探望,才與聶仲由商談起來。

“眼下這局面,我有些看不懂。”聶仲由道。

“牽扯的不僅是戰局,還有政局,你難免有些疑惑。”李瑕道,“先說戰局,劍門關一失守,蒲帥大軍已被困於川西。這你明白?”

“明白。”

“川西難守,唯有成都殘城、雲頂山城可憑地勢擋蒙軍攻事。”

“這我亦明白。”聶仲由道,“我不明白的是,蒲帥為何過雲頂而不入?”

“雲頂城糧草不足以長期堅守,成都城內還有些糧草,蒲帥不願棄成都,這是其一。”李瑕道:“其二是,只怕是姚世安不願迎蒲帥入城。”

聶仲由有些驚訝。

“姚世安把武信軍拒於城外,若說是擔心其中混有細作,勉強說得過去。但豈敢拒堂堂蜀帥登城?”

李瑕擡手虛按了一下,道:“小聲點,此事萬莫聲張,萬一傳出去,對蒲帥威望是個重大打擊。”

“這……姚世安為何如此?”

“蒙軍占據成都近三年,雲頂城始終堅守,大宋才有收復成都的希望。若三萬大軍入駐,糧草告竭,一旦雲頂城被拖垮,那往後更無收復川西的可能了。不若與成都互為犄角而守。”

聶仲由道:“守得住才行!寧可犧牲大軍、也要保雲頂城不失?我看分明是姚世安存了私心!他這般作派,豈有支援蒲帥之意?”

“五年前,姚世安便敢拒余帥登城,何況如今蒲帥一入城,雲頂城必成紐璘強攻之目標。姚世安鎮守蜀地已久,資歷極深。戰事在即,蒲帥為大局考慮,不敢動他。”

“但我等這次再去雲頂城是……”

李瑕道:“我對蒲帥說,以紐璘穩紮穩打的打法,只怕不會輕易與大軍決戰。很可能先攻雲頂,斷大軍歸路,不得不防。”

“正是如此。”聶仲由道,“一旦雲頂城先破,大軍真就完了。”

李瑕聲音低了些,道:“但私心裏,我覺得寧可壯士斷腕,不可遺禍無窮。”

聶仲由一愣,問道:“你是說?”

李瑕沒有明確回答,只是擡頭望向那高聳入雲的大山,隨口道了一句。

“我與蒲帥不同,行事沒那麽多顧忌。”

……

雲頂山東面山腳下,紐璘已駐軍於此。

“都元帥,怎還不攻城?”脫林帶道:“趕緊把這破城拔了,別讓宋軍逃了。”

紐璘不急,道:“宋軍走不了,我已派輕騎四處打探,蒲擇之敢帶兵逃,我們隨時可以攔住。”

“那這山城總是要打,盯著看還能打下來?”

“哪有那麽好打?這可是雲頂城,打了多少年都沒打下來。”紐璘道。

脫林帶大奇,問道:“那都元帥到底是什麽意思?”

紐璘喝了一大口酒,笑道:“看著吧。”

不多時,有蒙卒帶了個漢人進來。

“小人姚逸明,見過都元帥。”

這姚逸明不會說蒙語,自有通譯為紐璘翻譯。

紐璘仰了仰下巴,讓蒙卒扶起姚逸明。

“韓勇的人頭你們看到了,這就是敢反抗大蒙古國的下場。”

“是,是,都元帥說的對,小人的叔父一直被宋廷排擠,早有投身大蒙古國之意,此番願獻城投降。”

紐璘轉頭看向脫帶林,臉上笑意愈濃。

只聽姚逸明又道:“但雲頂城其余宋將,如孔仙、蕭世顯等人,冥頑不靈,不肯投降。家叔打算明夜設宴,殺此二人,迎都元帥入雲頂城……”

……

雲頂城。

雲頂城乃“川中八柱”之一。

它東臨沱江,一片懸崖峭壁;西面,南面是魚脊似的山嶺作為屏障。唯有北面有山路上山,可謂易守難攻。

北城門建在七星巖的斷崖絕壁之處,又建了一個甕城,以巨大的條石築成,牢不可破。

甕城的大條石上,鐫刻著一行小字。

“皇宋淳祐己酉,仲秋吉日,帥守姚世安改建。”

姚世安正站在此處,愣愣看著這行字。

這是他畢生的榮耀,他與雲頂山城曾為大宋立下了汗馬功勞。

六年前,蒙古大將旭烈兀率四萬鐵騎直撲雲頂,派人上山招降,姚世安與孔仙、蕭世顯殺其來使,以示死戰。蒙軍以毒箭、烈火攻城,宋軍拼死抵抗,殺得血流成河,終於擊潰了旭烈兀的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