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五章 縮影

重慶,朝天門碼頭。

一身布衣的蒲擇之回過頭,見易士英領著王益心過來,嘆息一聲。

“上了船再談吧。”

……

小船在江邊晃著。

“蒲帥,末將到重慶的一路上見江上萬舟齊發,見是呂文德旗號,末將特地繞過他來見你……”

王益心不知該如何說,話到這裏,已是哽咽道:“打了大勝仗啊!大宋多少年沒見的大勝仗!怎還是這樣了?”

蒲擇之拍了拍膝蓋,笑道:“打勝了就好,你看,你們打了勝仗,這些父老鄉親免遭戰火牽連,好啊,多好啊。”

“蒲帥……”

“老夫解官了,莫再這般。”

易士英拍了拍王益心的肩,道:“是,不必如此,戰報尚未傳回臨安。等到時,朝廷知道了蒲帥的功勞……”

蒲擇之擺了擺手。

他心裏如明鏡一般。

將士們能殺敵寇,能改變川蜀遭蒙古大軍攻伐的局勢。但……改變不了大宋的官場。

立國三百余年日積月累、刻在骨子裏的東西,不是一場大勝能改變的。

他蒲擇之,以蜀人出身擔任蜀帥,上任之初,就注定不能長久。

親族蒲元圭攜家帶口獻大良城一事,更是讓朝廷深深忌憚。

斬蒙古主的大功不是他蒲擇之在任時立下的還好,若呂文德不來搶功,那才真是他蒲擇之的殺身之禍。

蜀地大家族,隨時能全家投降是其一,還立下大功、盡得蜀人之心?

至於呂文德這種真尾大不掉的,朝廷反而沒辦法,倒成了唯一的倚仗。

好在呂文德貪財善妒,臭名遠揚,士大夫與百姓罵聲一片,能讓朝廷放心。

這些,蒲擇之明白,也理解朝廷的難處。

“老了,老了,看你們勝了,已別無所求了,再到行在叩謝了君恩,也該告老歸鄉了。”

王益心不由大哭。

余玠死後這些年,他在瀘州軍的日子不好過。

先是隨張實在余晦麾下總打敗仗,被殺得丟盔卸甲;隨張實在馬湖江大敗,被俘;好在被史俊救回來,今年又被紐璘殺得潰不成軍;

終於是打了一場曠古爍今的大勝仗,蒲擇之又要去官了。

“蒲帥,李將軍命我來找你領軍令……要我領弟兄們溯江而上……你這一走,李將軍怎麽辦啊?我辦不成這差事……誤了大事……”

“大好男兒,哭甚?”

“我高高興興地來……辦不成差事。”

“你是個將軍,莫哭了。”

蒲擇之拍著王益心,道:“朝廷的旨意既到了,非瑜該是升了官……時輔,你領著潼川府路的兵馬回去。告訴非瑜,不要急著收復漢中,先與新任的蜀帥打好交道。”

易士英點點頭,道:“呂文德……”

“莫看他名聲不好,論行軍打仗,我遠不如他。”

……

蒲擇之看人頗準。

呂文德人品雖不好,打起仗來卻十分有一手。

之後幾日,竟是真讓他追上了蒙古宗王莫哥,大勝了一場,斬蒙古千余人。

……

莫哥退到了青居城。

不是莫哥不想早日退兵,但傷兵、潰兵太多。

當夜大敗之後,許多蒙古騎兵四散而逃。他若不在青居城立足,設法收攏,這些不熟地勢的騎兵根本不知如何回歸軍中。

且莫哥自己傷勢也重,受不了長途跋涉的顛簸,必須有地方稍作休整。

同時,他派兵扼住從青居城往利州的道路,準備之後走金牛道。

莫哥與汪忠臣、楊大淵等各部匯合,兵力已有五萬余人。

換作蒙哥、忽必烈,有五萬大軍,還是能把整個大宋打下來。

但莫哥不同,他已完全改變了蒙哥在時那種霸道的打法,龜縮防守,只為養好傷撤軍。

見此情形,李瑕、王堅很快便放棄了追擊。

他們一個擅長偷襲、一個擅長守城,手中兵力又不足,根本拿莫哥沒辦法。

呂文德不同,所率三萬呂家軍是大宋如今最精銳的戰力。

宋軍晝夜急行軍三日,由釣魚城水路陸路並進。

蒙軍哨馬探到宋軍攻來,莫哥命楊大淵領兵迎敵。

楊大淵大造浮橋,封鎖十余裏涪江江面,使呂文德水師不能行。

呂文德遂擺開步卒,與楊大淵決戰於野。

莫哥又遣汪忠臣帶騎兵支援楊大淵。

隨呂文德入蜀支援的京湖大將劉整、向士璧以奇兵殺上,焚毀蒙軍浮橋,宋軍水師趕到戰場。

蒙軍畢竟士氣低落,楊大淵、汪忠臣遂大敗而退。

呂文德挾大勝之士,逼至青居城下。

他當然不敢繼續強攻,蒙軍有騎兵之利,又有楊大淵這樣熟悉地勢、能守山城的降將。強攻占不到便宜。

另一方面,呂文德在重慶時,已見到了莫哥派遣來和談的使節,當時,他將使節趕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