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四章 漢中

漢中為何重要?

因為秦嶺山脈橫絕漢中以北;大巴山脈橫絕漢中以南,只間只有漢中這一塊盆地。

論東西交通,它西可進祁山,東可下長江;

論南北交通,每一條蜀道都必須經過漢中。

不論是穿過秦嶺的陳倉道、褒斜道、儻駱道、子午道;還是穿過大巴山的金牛道、米倉道、荔枝道……

大宋南渡之時,張浚曾上書宋高宗,稱“漢中形勝之地,前控六路之師,後據兩川之粟,左通荊襄之財,右出秦隴之馬,號令中原,必基於此!”

宋高宗並未同意把行在設在漢中,卻讓張浚經營此地。

張浚又重用吳玠,遂有了大散關和尚原大勝,使大宋在漢中、川陜、荊襄、江淮形成一字長蛇防線,保了大宋百年太平。

到了蒙金交戰之時,金國以重兵扼潼關、守黃河,使成吉思汗也無法攻克。

之後,窩闊台聯合宋朝,借道漢中,順漢江而下,出南陽,之後北上與拖雷會合,圍攻開封,滅金……

若說川蜀居於荊襄上遊,漢中卻還居於川蜀上遊。

它群山環繞,關隘險固,蜀道難行;同時卻又四通八達,河流縱橫,沃野廣袤。

兵家必爭之地。

此時每一個瘋狂趕往漢中的人,都明白這些道理……

……

正月二十三日。

張勝站在米倉關上,向南眺望,只見前方的山道上,數不清的蒙軍又向這邊殺來。

他已領兵在此守了整整十八日,抵擋了莫哥的兩萬余蒙軍……真正從草原上來的蒙軍。

就在前日,汪忠臣已領著兩萬余蒙古漢軍趕來,使蒙軍兵力多達五萬人,在狹窄的山道上連綿數十裏。

呂文德三萬精銳,尚且抵不住這支蒙軍。而張勝麾下,已僅剩八十一人。

“還能喘氣的,都動動……”

張勝拄著刀,艱難地走了兩步,指了指前方的關城上的垛口。

“老麻,你領十個兄弟守這裏,至少殺一百個蒙韃……”

“統領,我們只有十七支箭了。”

張勝愣了愣,咧開滿是裂痕的嘴笑起來。

他不再下命令,沉默了良久才道:“弟兄們,我給你們唱個曲兒……是出發前張將軍教我的。”

“嘿,統領這嗓子,有甚好聽的?”

張勝卻不理他們,開口唱起來。

“劉邦令築大壩關,秀水環流似江南。緊鎖川陜南北道,不是英雄莫叩關……”

聲音粗啞,到最後卻漸漸高聲起來。

張勝是在對沖來的蒙軍喝罵著。

“不是英雄莫叩關啊!”

事實上,張玨命他去搶占的是更南面的大壩關,如此,抵達不住時還可以退一步,再退守這米倉關。

但蒙軍來得太快,張勝沒來得及。

到現在,他已無處可退了。

只能在這粗啞的歌聲中,迎擊著蒙軍。

“殺啊!”

宋軍放箭射去,舉著石頭砸去……

米倉關極險,有“一關鎖住陜川黔”之稱,宋軍雖只有數十人,卻足足又抵抗了蒙軍半日。

但今日攻打關隘的已不是草原來的不熟山地戰的蒙古人。而是汪忠臣麾下長年在山林裏穿梭的蒙古漢軍。

他們耗盡宋軍的箭矢,攀援而上。

“捅下去!”

張勝怒吼著,以長矛不停亂捅。

但宋軍人少,最後還是有蒙軍爬上了關頭。

“噗……”

張勝倒在血泊裏。

他不甘地瞪著眼,看到了石墻處有一行刻字。

“大宋紹興三年二月十五,金賊犯漢中,弓手任榮拒敵……”

這是百余年前,與他一樣的人刻下的。

一代一代,總有宋人,不屈。

他於是用最後一絲氣力,擡起帶血的手,想在後面寫上些字。

他要把他麾下的將士們名字都寫上。

但張勝卻發現,自己記不清老麻名叫什麽了,多少年了,一直就叫他老麻……

“噗。”

有蒙軍走過,補了一刀。

……

傍晚時分,莫哥終於登上了米倉關。

“連夜行軍!支援漢中!”

……

正月二十六日,蒙軍主力終於兵出米倉道。

隔著漢江一望,只見漢中城頭上插著的,是一面殘破的宋軍旗幟。

好在,漢中城外,依舊有三座蒙軍大營。

北面塵土飛揚,不時有小股騎兵匯入蒙軍營中。

……

“怎麽回事?!”

莫哥一進汪良臣大營,開口便極是不悅。

“宗王。”

汪良臣連忙拜倒,道:“我丟了漢中,有罪!”

莫哥一見此情形,反而不好說什麽,瞥了身後汪忠臣一眼,道:“起來,我又不是大汗,你向我請罪沒用,說怎麽回事。”

汪良臣這才站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