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三章 稻粱謀

回顧釣魚城一戰,那望台轟然倒塌,蒙哥重傷,早晚都是要死的。

但當時李瑕決心要擊潰蒙軍,一為收復漢中,二為振奮人心。

這一戰還改變了一件事……即蒙軍無法掩飾蒙哥的死訊。

十一月初蒙哥死,十一月二十日宋廷在收到釣魚城戰報之時,已經知曉蒙哥死了。

丁大全甚至要以功任李瑕為禦前諸軍都統、成都安撫副使、兼知嘉定府。

偏是這種情況下,忽必烈大軍殺來,宋廷依舊是大驚失措。

個中原因,李瑕與張玨說過。

大宋中樞對蒙古汗廷那種隱秘的爭端有所了解、還能提點官家之人,本就沒有。

且賈似道既要立滔天大功,更是竭力安排。

一些明智之人,如江萬載、高達、張世傑……均已被他調往京湖。

剩下的,已被一手遮天的丁大全從官家身邊排擠出去。

誰還能提醒官家?

……

趙昀近來雖然愈發貪圖享樂、愈發怠政,但終究是不蠢。

回到選德殿時,他已冷靜下來。

“告訴朕,你確定忽必烈勢必歸爭汗位?”

“臣……確定無疑。”

丁大全拜倒,下了他的賭注。

他只能相信李瑕。

這是唯一的救命稻草。

趙昀不太相信,道:“說原由,朕不聽虛言。”

“臣入樞密院以來,日夜研讀當年李瑕帶回的蒙虜情報,對漠北汗位之爭略有了解。蒙哥有弟八人,其中,同母弟三人……”

丁大全不僅是收到了信,還見過了林子,開口並不怵。

“……蠻夷如此,故而臣推斷,蒙哥一死,其弟必為爭位而大打出手。故,以樞密院命四川制置使呂文德挑撥蒙古爭端,一舉收復漢中!”

趙昀已漸漸開始恢復了理智,道:“白日你可不是這般說的。”

“陛下明稟,樞密院真下令呂文德,千真萬確,有據可查,請陛下核驗。臣只是不明白為何呂文德會推卻收復漢中之大功……故而不敢反駁。”

“不敢反駁?”趙昀問道:“你堂堂宰執,懼呂文德乎?”

“臣該死。”

丁大全匍匐於地,道:“臣與賈似道有隙,如何言語,皆有進讒言之嫌。”

趙昀偏要問。

“‘賈公將於京湖大有作為’,此言何意?”

“臣不敢言。”

“朕賜你無罪,言。”

丁大全沉默許久,緩緩道:“賈似道預料到忽必烈要退兵,故而……欲立大功。”

“他為何不向朕稟奏?”

“臣亦未向陛下稟奏。”丁大全道:“蒙哥死後,臣雖猜測蒙古或有爭端。但此事空穴來風,臣絕不敢確認。否則將士懈怠,臣便是千古罪人!”

趙昀冷哼一聲。

丁大全又道:“直到漢中收復的消息傳來,蒙軍數萬大軍,不敢與我大宋千余人交鋒,急退關隴,臣才敢與陛下說出猜測……”

“你是說,賈似道亦如你這般作想?”

“是。”

“朕要聽真話。”

丁大全再次匍匐,道:“臣不敢說。”

“說。”

“淮西敗得太快,事有蹊蹺。”

趙昀大怒。

他冷冷盯著丁大全許久,卻是沒把怒火發出來,又問道:“李瑕與呂文德走得很近?”

“臣……臣聽聞……釣魚城一戰後,李瑕與呂文德抵足而眠、契若金蘭。”

丁大全話到這裏,又高呼道:“陛下明鑒,臣於李瑕,不過是惜其才,提攜過他一次。絕非黨羽。李瑕傳信於臣,稱‘言盡於此’,實有投靠呂文德之意。”

趙昀臉色冷下來,許久不說話。

殿外,饒虎臣還在高呼。

“陛下,臣有急事求見……”

趙昀喜怒不定,終於開口,向丁大全道:“到大殿領百官候著。”

“官遵旨。”

“傳饒虎臣……”

……

“陛下!臣認為,當此兵危戰兇之際,萬不可將入援大事托於李瑕!”

饒虎臣才進殿,已雙手將一封信件奉上,又道:“昨日,有人往諫台投書,臣請陛下禦覽!”

趙昀看過那信,不露聲色。

“愛卿如何看此事?”

“臣,彈劾成都府路步馬……”

趙昀打斷道:“成都安撫副使。”

饒虎臣一愣。

“因魚台戰功,數日前朕已遷李瑕為成都安撫副使、兼知嘉定府。”

“臣彈劾成都安撫副使李瑕私交重臣、收受賄賂!彈劾四川制置使呂文德潛通蒙古!”

趙昀摒退左右,道:“朕問你,如何看此事?”

饒虎臣上前一步,低聲道:“陛下明鑒。李瑕、呂文德私下勾結,沆瀣一氣、無法無天,絕不可放任此二人如此下去……”

趙昀沒有馬上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