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二章 志向

張弘道試圖去理解李瑕。

他在書房中坐了整整一夜,回想三年多以來的所有與李瑕有過的交集。之後,在地圖上推演。

當線索都拼湊起來,他也看清了李瑕的志向。

並不讓人驚訝。

出於對李瑕的看重,張弘道還認認真真地分析其人志向是否有實現的可能……

以史為鑒,趙宋有個宰相韓侘胄,曾參與政變,擁立宋寧宗,獨攬大權,之後試圖北伐。

黃金數萬兩為軍需,啟用了吳曦、蘇師旦、畢再遇、辛棄疾等人。

北伐才布署,便出現了內奸,金人秘密聯絡吳曦,吳曦割據四川叛宋降金,其余諸路宋軍大敗,金軍順勢反攻淮南。

韓侂胄還待再戰,宋廷中投降派已與金國議和,殺韓侂胄,函首安邊。

張弘道看來看去,拋卻韓侂胄北伐中準備倉卒、用人不當等種種失誤……宋軍這野戰實力也是完全拿不上台面。

還有,宋人真有北伐之心嗎?

兵馬都未過淮河,韓侂胄便先挨了自己人兩刀……

再看如今之蒙古,哪怕四分五裂,也遠強過當年那“必亂必亡”之金國。

而趙宋之國力,已遠不如當年。

至於李瑕,若忠於宋,實力遠遠不及韓侂胄,只能與宋陪葬;若自立,實力遠不及吳曦,吳曦尚且知道歸附金國,李瑕卻不願歸附蒙古?

再鑒當世,李璮久在山東經營,儲存糧草、截留鹽課、高價買馬,練精兵七萬,尚且不敢直接叛亂。

公允評說一句,李瑕能力再強,但勢力與任何世侯相比都不堪入眼。

思來想去,看不到其成事之可能。

天下大勢,北地士人早在十年前便有廟算,偏這個李瑕看不明白……

想了一整夜,張弘道再擡頭,只見天光已大亮。

他喚過婢女。

“去請大姐兒來見我。”

……

端著米粥喝了,張弘道將碗筷遞出去,向坐在那看著情報的張文靜道:“看完了?”

“嗯,看完了。”

“那你我兄妹開誠布公談談。”張弘道語氣沉著,道:“父親在外征戰,留我看家,家中事務,我最掛心的便是……”

“知道啦。”張文靜沒好氣地應道。

張弘道搖了搖頭,依舊有些絮叨。

“過了年便二十了,待字閨中待成了老姑娘,往後嫁不出去。”

“那好。”張文靜道:“父兄要我嫁,嫁便是了,三書六禮也收了,請五哥安排婚期。”

“……”

沉默了片刻之後,張弘道輕輕敲著桌案,保持著平和的語調,道:“你該知曉,家族事大。不可因你一人之兒女私情,壞張家之安定長榮。”

“我知曉。”

“父兄已為你盡了力。歲中,你與李瑕之事還未傳開時,我甚至考慮送你去漢中。但如今陛下已知情,李瑕太招搖,漢中一戰出盡了風頭,故而,陛下給出最好的條件招降他……”

“他不屑。”張文靜將手中的情報放在案上,還攤開給張弘道看了一眼,語氣中稍流露出一絲驕傲,“兄長請看,他親赴臨安……”

“是,面對陛下招降,他呈書趙宋懦主。我得到消息,布局借刀殺人,還被他反手破了。”

“那五哥又何必自取其辱?”

張弘道的氣質比以往沉穩得多,也不惱,道:“我知你如何想的,他在臨安做了更大的事,其人……卓然於世間英物。”

他話到這裏,擡了擡手,不讓張文靜說話。

“我承認你眼光獨到,看中的是男兒確實驚才絕艷。看,我肯誇他,誇到你滿意且無妨,但他再好有何用?他不降啊。我們給了他最大的寬容,他不降,且還招搖,此子往後必將成中原之大敵,成陛下眼中釘。你還如何嫁他?”

張弘道嘆息一聲,苦口婆心,又道:“父親疼你,從小到大,有幾樁事不遂你的意?若有辦法既保家族長榮,又許你配心上人,如何不依?但只問你,如今除非他歸附,可還有其它法子?難不成你要父兄因你牽扯,棄陛下而投趙宋不成?說來我都惡心。”

這自然是不可能的。

張家世居保州,三百年前屬遼、百余年來屬金,視遼、金為中原正統。

為什麽?

趙宋承認的,納貢稱臣,就好比盛唐時每有藩邦臣屬前來朝拜。

蒙古興、金國滅,至忽必烈稱帝這一刻,這已真正成為中原正統王朝之爭。

何時輪得到一個藩邦小國來插手?

因一個女兒看上一個藩邦將領,搭上整個家族?

張柔再疼女兒也不可能做出這種蠢事……

張文靜明白這些,問道:“五哥希望我寫信勸他?”

“是,我希望你寫信勸他。”

“他不會答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