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章 法不責眾

王蕘懶得聽李南山說李璮突圍的計劃,轉身去找了他姐姐。

“姐夫打算明夜突圍而出,到時阿姐帶上兒女輕裝簡從隨弟弟走吧?”

王芝搖了搖頭,道:“相公若能突圍,還能不帶我嗎?若突圍不出,我自是隨他死。”

她四十幾許年歲,年輕時是個大美人,如今老了,因她父親王文統之死而哀慟,顯得很是憔悴,頭上還戴著白布。

李璮這次北征,原意是要直撲燕京當皇帝,妻兒也是帶著。這也是王蕘陪著他們拖到現在、被困圍在濟南的原因之一。

若非為了姐姐與幾個外甥,他早便拋下李璮走了。

事到如今,還聽王芝這般說,王蕘實在生氣,惱道:“這是最後的機會了!再不走,我王氏滿門為李璮陪葬嗎?”

勸了一會,王芝思來想去,遂招過膝下一雙兒女來。

她為李璮生了二子一女,除李南山外,還有一兒名李齊山,如今只十二歲,女兒李憶真,十四歲。

說來,李璮相貌堂堂、王芝也是美人,李南山、李齊山兄弟儀表出眾,唯有李憶真最像她舅舅王蕘,嘴大、眼小,說不上醜,但顯然不是美人胚子。

但王蕘卻是最喜歡這個外甥女,拍了拍她的頭,嘆了口氣,沒再多說什麽。

總之是接走李璮這點血脈,還能號召益都的余部、帶到舊海城,那麽紅襖軍、忠義軍就不至於完全沒了……

次日夜裏,李璮果然又準備突圍。

且如王蕘所料,是打算從張弘範的防線上突圍。

計劃是不錯,兩月來李璮一次都沒攻打過張弘範的駐地,為的便是讓其部掉以輕心。

至於為何選張弘範?

因為那是最好的突圍方向之一。

而且張弘範年少成名,但真正統兵上戰場其實是第一次,在李璮眼裏,這就是個趙括。

為了這一戰,李璮預先造好了飛橋,專門用於搭在壕溝上,讓士卒們能越過蒙軍的防事,直接進入張弘範的大營……

這種驕兵之計若用在別人身上或許能成,王蕘卻不認為張弘範會中計。

他在燕京時就與張弘範來往過,認為忽必烈用人確實有眼光。

一路上想著這些,王蕘跟在隊伍後面,眼神頗為憂慮。

王芝不知是否與李璮說過,派了四個親衛帶著李齊山、李憶真,跟著王蕘。

他們全都打扮成普通百姓模樣,打算悄悄從山林離開濟南……

很快,夜色中傳來了殺喊聲。

“突圍!”

“殺……”

王蕘擡頭看去,等了好一會,心中也漸漸浮起一些期望。

如果李璮能突圍而出,那當然是最好……

“飛橋不夠長!蒙軍把壕溝挖寬了!”

不等王蕘那點期望醞釀太久,前方已有了這樣的呼喊。

他摸了摸懷裏那枚張家的信令,一咬牙,牽著李齊山與李憶真就走。

“隨我走這邊……”

……

“放箭!”

蒙軍一聲令下,箭雨射出,將正在翻越壕溝的叛軍盡數射殺。

張弘範不是趙括,他非常善於治軍,軍中也沒有出現一絲懈怠。

既料到這幾夜李璮要來突圍,張弘範下令要守夜,軍中也無人不滿,自是輕輕松松便能擊退李璮。

他也沒學史格弄什麽擲火為號、直沖李璮大纛……只他未中驕兵之計的事跡,已足夠傳到陛下耳中。

戰了大半夜,李璮只能退回濟南城。

張弘範並不追擊,這是穩操勝券的一戰,李璮只有被困死的命運。不必一個人把功勞搶光。

他只下令嚴守,以免有漏網之魚逃走。

之後巡視戰場,他卻是皺了皺眉。

“十郎人呢?”

“將軍像是回營了。”

張弘範點點頭,舉步便向他十弟張弘正的營帳走去。

李恒不由勸道:“九郎何必呢?仗打完了,年輕人熬不住夜……”

“士卒尚在清理戰場,為將者不能與之同甘共苦,如何服人?”

張弘範這般應過,大步走至張弘正帳外。

夜色中,只見帳外幾個士卒動作顯得有些慌亂,張弘範警覺,當即便讓人將他們拿下。

“九哥?”張弘正掀簾而出,勉強笑道:“怎麽了?”

張弘範不應,繼續走向帳篷。

忽然,只聽不遠處有人喊了一句。

“什麽人?!”

快步一趕,便見有幾名士卒在追逐著一個鬼鬼祟祟的身影,張弘範徑直搶過一把弓,一箭射去,那鬼崇奔逃之人應聲而倒。

這一箭只射中那人的大腿,然而卻見他毫不猶豫拔出箭支,當即捅了自己脖子。

張弘範再上前一看,地上那屍體抽搐兩下,已然氣絕。

他不由暗道對方剛烈,轉身向張弘正叱道:“怎麽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