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一章 拖延

“霍去病?”

提到這個名字,董文炳的聲音顯得很輕,不似方才厚重。

哪怕那套“行中國之道,則中國主也”的道理被他們這些北地文人說通了,哪怕如今他們真的已將忽必烈的法統定下來了……可提到漢與匈奴,提到霍去病,董文炳還是不能坦然把自己與霍去病放在同一個立場。

他肩膀微微往下塌,腰稍彎了些,面上卻還是雲淡風輕,之後輕笑一聲,似在譏劉元振拿李瑕與霍去病比,有些“你們不自量力”的意思,以保持氣勢。

劉元振卻是又問道:“彥明兄不知道?”

“六日。”

董文炳只好答道。

霍去病的戰績他背得出,因為少年時讀史記,對那一句記述太過於震驚了。

“轉戰六日,過焉支山千有余裏,合短兵,殺折蘭王,斬盧胡王,誅全甲,執渾邪王子及相國、都尉,首虜八千余級,收休屠祭天金人。”

劉元振大笑。

他又恢復了以往的爽朗,舉杯痛飲了一口,學作匈奴悲歌。

“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

面對趙宋時,他說“我乃契丹後裔”,因為他祖上遼國耶律氏在趙宋面前就是有種高人一等的倨傲。

但避難山東一百多年了,劉家早都和漢人無異了。

契丹後裔也就只有這四個字放在嘴上說說而已,一百多年,還能知道契丹什麽?祖譜上都是個大大的“劉”姓。

文化、長相、禮儀,早就是漢人了。

提及漢王朝的強大,劉元振完全不記得契丹後裔這件事,以大漢之強盛為傲,以霍去病之彪悍戰果為傲。

六日滅五國。

“你想說什麽?”董文炳看不慣劉元振臉上那囂張的笑意,搖了搖頭,道:“自漢以來,以霍去病自比的武將多了,幾人能做到?”

“是。”劉元振道:“少有人做到。”

“李瑕更不可能做到,他沒有這份國力。”

董文炳對這個判斷很確定,劉元振只說霍去病六日滅五國,卻沒提及漢武帝命張騫出使西域以來的長年準備。

但劉元振卻是道:“你們也比不了匈奴。”

董文炳怒,喝道:“休將大蒙古……大蒙古國與匈奴相比。”

“看,你自己都心虛,大蒙古……國?蒙人真當自己是個國嗎?連個國號都沒有。”

這句話之後,劉元振沒有繼續嘲諷董文炳,而是道:“你知道的,河西之地原屬於窩闊台一系。蒙古諸王之間內鬥不休,忽必烈對河西的掌控比不上當時的匈奴。”

“暫時而言。”

“打的就是這個暫時。”劉元振道:“二十三日,我王攻克涼州,二十四日即奔襲至永昌,殺永昌王只必帖木兒,其後十日間轉戰千余裏,破甘州、抵弱水,斬甘州大王曲列魯,趁勝進肅州、沙州、取玉門關,擒忽帖尼……”

“不可能!”

董文炳倏然起身。

劉元振只是笑。

他歸附李瑕以來一直有個感受,即李瑕雖國力還不強,卻每每有出人預料的勝利。

一直勝,所以劉元振笑得有底氣。

這笑容落在董文炳眼中,董文炳登時就在心裏暗道不好。

他嘴上雖喊著“不可能”,但在“忽帖尼”這兩個名字從劉元振嘴裏說出來時,他便知此事大概是不假了。

忽帖尼是誰?

是窩闊台汗的第三皇後,是闊端的母親。

蒙哥汗二年,蒙哥允許忽帖尼居於闊端封地之西。

這樣一位老婦人被俘,蒙古人或許不太在意,草原上的人不以這些事為恥,連成吉思汗的正妻被人擄走也從不做遮掩。

但北地漢人在意,如今開國建制,待太廟落成,窩闊台汗便是太宗皇帝,太宗皇帝的第三皇後陷在宋軍手上了……

問題遠不止這個,整個河西失陷,不論是對戰略還是對政局都有很嚴重的影響。

這影響的範圍太大,董文炳一時也難以想清,最直觀的感受只有一點……太快了。

真的太快了。

李璮之叛才剛剛平定,只過了一個月。

一月之內,這邊還在調集大軍,那邊李瑕已拿下河西,消息只怕還沒傳到燕京……

“你在詐我,我不信。”

董文炳語氣堅定,又道:“這不可能做到,千余裏行軍,他沒有補給……”

“補給?霍去病征匈奴時,匈奴人除了一匹馬一張弓,身無旁物,搶無可搶。如今河西的蒙古諸王可不同,‘幾世幾年,剽掠其人,倚疊如山’,闊端諸子錦衣玉食,可謂取之不盡,祁連山下,牧馬擁沓,疏勒河畔,牛羊成群,豈缺補給?”

董文炳閉上眼,仿佛看到了闊端那幾個肥得流油的兒子如羔羊一般被李瑕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