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三章 張騫

李瑕對蒙古的封地情況略有了解,知道西域一帶屬於察合台汗國。

過了敦煌、玉門關,下一個絲綢之路上的重鎮便是高昌城。高昌即是察合台汗國的領地,其東界大概在天山附近。

當然,窩闊台一系也有幾個宗王的封地與它交織。

阿裏不哥的勢力範圍若能伸展到西域,便說明他成功聯合了察合台、窩闊台家族共同反對忽必烈。

可見阿裏不哥打仗比不了忽必烈,人脈這方面卻有太大的優勢。

耶律希亮所說的,正是李瑕想具體弄明白的。

……

“並非是說阿裏不哥的勢力範圍在西域,而是西域諸王如今正聯合反對我們的陛下。葉密裏是海都的兀魯思。”

耶律希亮話到這裏,神情忽然激動不已,又道:“對了,我在葉密裏聽聞,陛下是稱帝了,是稱帝嗎?”

這話怪怪的,但李瑕明白他的意思,遂道:“不錯,是皇帝。”

“太好了!”耶律希亮道:“家父常說,可於馬上打天下,不可於馬上治天下,今陛下登基,國家終於有了治國章程……”

“是啊,立國五十多年了,終於懂得要治國了。”李瑕隨口應著,語氣淡漠中帶著諷意。

耶律希亮沒能聽出來,繼續感慨這來之不易的成果。

“李兄可知?我耶律氏自家祖父輔弼成吉思汗,歷經三世,終於恢復文治。”

他年少,沒有為此痛哭,而是振奮,一幅要回到上都大展才幹的樣子。

李瑕漫不經心聽了一會,將話題拉回了西域,問道:“你是如何到葉密裏去的?”

被問到這番經歷,耶律希亮一時也不知從何說起,問道:“蒙哥汗八年……如今可有年號?”

“中統三年,馬上要過去了。”

“快四年了啊。”

耶律希亮抹了抹眼,道:“當年,大汗駕崩,父親毅然投奔陛下,我與母親,以及兩個弟弟被渾都海所擒。之後,渾都海遣百人,押我們往哈拉和林。到了甘州,聽說是渾都海大敗了?”

“不錯,敗於汪良臣之手。”

李瑕說完,才想起自己現在是在假扮蒙古世侯,這裏漏了破綻。

太久沒扮演了,有所退步。

當然,今日情況與以前不同,今日隨便扮扮無非是為了更方便打探情報,否則嚴刑拷問還費工夫又未必打探得全面。

耶律希亮沒意識到李瑕對汪良臣直呼其名有何不妥,自顧自地說著。

“叛軍大敗的消息傳來時,我帶著母親與弟弟們趁機逃了,藏在黑河以前的沙陀子中……”

李瑕對耶律希亮刮目相看。

算時間,那是在蒙哥死後的第二年,耶律希亮才十三歲,卻能在百余兵力的看管下逃了,小小年紀,屬實有本事。

“後來,有叛軍來找馬匹,老婢漏言,暴露了行蹤,我們又為叛軍所獲,送到肅州。”耶律希亮又道,“那時河西叛軍已推舉‘哈剌不花’為都元帥,哈剌不花與家父有舊,沒有殺我。”

這是越來越向西了。

漢代設制的郡名與如今的州名不同,甘州大概是張掖郡,肅州大概是酒泉郡,再往西還有沙州,大概是敦煌郡。

果然,耶律希亮又道:“之後,闊端諸子選擇支持陛下,哈剌不花便西撤,到了沙州,我們趁機逃出叛軍,為躲避追兵,涉雪翻越天山,抵達北庭都護府……”

耶律希亮說了很久。

他經歷實在是豐富,三年間一路西逃,在西域見了諸多蒙古宗王。

而這些蒙古宗王,有的支持阿裏不哥,派人追捕他;有的支持忽必烈,派人護送他;有的舉旗未定,默默放他過境。

李瑕聽後,又結合之前北上得來的情報,對蒙古西域諸王之間的混亂關系厘清了不少。

……

簡單來說,蒙古國有四個老派系,也就是成吉思汗長妻的四個兒子,術赤、察合台、窩闊台、拖雷。

蒙古有個傳統,即大兒子派出去擴張地盤,小兒子留在家中守灶。

成吉思汗處理後事的時候也許是類似的思路,給術赤、察合台分封了大片的領地,把汗位傳給三子窩闊台,把軍隊留給拖雷。

術赤一系,術赤有個大名鼎鼎的兒子拔都,拔都西征,攻掠了大片的疆域,建立了金帳汗國,基本已是獨立的汗國,如今汗位由拔都的弟弟別兒哥繼承,別兒哥如今支持阿裏不哥。總之,大兒子一家獨立出去了,卻還能對本家事務指手畫腳;

察合台一系,察合台作為大汗的兄長,在世時確實位高權重,但他死掉之後,偌大的封地就被盯上了,誰都想咬上一口。如今繼位的是察合台的孫子阿魯忽,屬於阿裏不哥的傀儡。總之,二兒子家業雖大,但一團亂,需要本家幫忙安排,同時本家也在貪二兒子的家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