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六章 白雪歌送李郡王歸長安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已是十二月了,涼州城外風貌正是“瀚海闌幹百丈冰”。

“籲!”

一隊騎兵湧向城門,李曾伯翻身下馬,寒風一吹,身子一顫很快便感到僵硬。

隨著一聲“籲”,嘴裏冒出一口白氣,胡須上也結滿了風霜。

適應不了這涼州天氣。

前兩年李曾伯還在廣西,今年卻已到了涼州,十分不耐這大西北的冷冽……

涼州城原本只剩下城墻,這一個月間在東北隅搭了座箭樓。

城中到處都是忙著築城的民壯,正來來回回搬運木石。

李瑕從箭樓下來,迎了李曾伯往裏走,進了堂便拿出一件大氅給他披上。

李曾伯只覺鼻子要被凍掉了,嘶著冷氣,感慨道:“這天氣,風雪如刀啊。”

便是往常開口就談正事的人,也忍不住先抱怨幾句。

“把火盆支起來。”

“郡王方才在屋中竟不支火盆?”

“與李公交接了軍務,馬上便走……說到這個,善甫兄已從鞏昌支運了物資,棉衣、火炭、武器都有,到時食物若不夠,把繳獲的牛羊宰了吧。”

“到時?”

千頭萬緒,李瑕也不知從哪裏開始說,走到箭垛處望著城外,煩惱地皺了皺眉。

寒風吹來,李瑕想到李曾伯怕冷,又把窗子關上。

“到時圍城日久,食物總是不夠的。”

李曾伯一聽這話,便知是蒙軍要來了。

但談話還是要有個節奏,他開口道:“老夫正要取興慶府,卻是被招回來了啊。”

“我得到消息,忽必烈已遣東、西兩路大軍來攻……李公若繼續攻興慶府,只怕要與蒙古西路軍迎頭趕上,對方兵力至少在五萬以上。”

李曾伯這次奇襲興慶府只帶一萬人,一聽這兵力對比,便沒了脾氣,坐在火盆邊來回撫著膝。

李瑕則是把得到的消息詳細說了,包括合必赤、史天澤所領的東路十萬兵力。

雖詫異於這情報來得如此之快還如此詳細,但李曾伯並不多問。

李瑕諜探出身,情報方面還是讓人信得過的。

許久,李曾伯把當前的局勢了解清楚了,喟然長嘆。

“打了一輩子的仗,守了一輩子的城。這才收復了幾座城池,又要守城了啊。”

“李公也莫太貪心。攻與防都是兵家常事,總不能一直都是由你進攻。”李瑕微帶著調侃的語氣道,“收復兩座城池,守一守,來年繼續收復,這是該有的節奏。”

李曾伯反應很慢,看著火盆出神了一會,才慢吞吞地開口,沉吟道:“不打算退回漢中嗎?”

說要收復河西走廊時,他很熱切,但當局勢有了變化,他也能保持理智。

枯瘦的手在空中虛按了一下,他示意李瑕先聽他說。

“此番,我們預料錯了。本以為汗位之爭不死不休,推算忽必烈除掉李璮之後該盡快發兵到阿裏不哥的兀……兀……”

“兀魯思。”

“我小瞧了忽必烈。”李曾伯道:“我以為胡虜一定會想著‘草原上的地盤不能丟,至於漢地,何時來取都是一樣的’,我以為胡虜沒有雄才大略,目光會先落在老家的一畝三分地上。”

李瑕應道:“結果忽必烈確實有長遠眼光,看出我們才是心腹大患。”

這句話李曾伯沒有答應,因為分不清李瑕這個“我們”和大宋之間的關系。

他繼續道:“我們預料錯了,那就認輸吧,不必因為收復了河西而覺得虧硬抗。該退就退。”

“我懂李公的意思。我不想退並非是因為意氣用事,或者覺得好不容易收復了河西現在退那之前的就白忙了。”

李曾伯道:“我只怕你太年輕,硬抗著。”

“我是認為忽必烈抗不過我們,故而敢跟他打這一仗。”

“若倚秦嶺之險、蜀道之難,漢中或可守,而關隴,則不易守……你做這決定,幹系很大,真的很大。”

李曾伯沒有先問李瑕的依據,而是如此提醒了一句。

“之前判斷忽必烈會先北上,已經錯了。這次的判斷若是再錯了……經不起一場大敗。”

“確實經不起一場大敗。”李瑕道:“但關隴若是丟了,就再也奪不回來了。”

他也不坐下,在堂中踱著步,顯得思慮重重。

“以蒙古的實力,我們要勝它,一共也只有寥寥三次機會,蒙哥之死、李璮之叛、阿裏不哥。

借著蒙哥之死,我們收復漢中、關隴,這是第一個機會。李璮叛亂,這是第二個機會,我們並未把握得很好,沒能拿下河南,但收復了河西走廊。

現在是第三個機會,趁著阿裏不哥還沒被徹底打敗,我們得要守住這些戰略要地,否則再也不會有機會重新收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