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五章 藍關

涼州城外,蒙軍大營。

合丹坐在那,聽著耶律希亮說完西域形勢,漸漸放下了捧著酒囊的手。

阿裏不哥的傀儡阿魯忽召集了十五萬大軍,要助阿裏不哥爭奪汗位……

在心中咀嚼著這個消息,合丹已在思慮也許忽必烈很快就要召他回師,那接下來的攻關隴的戰事也許該換一種打法了。

他才打算詢問耶律鑄的意見,已聽到耶律鑄自語了一句。

“李曾伯打仗真是厲害,詞也寫得好。但官場權謀一道,真是……”

耶律鑄沒有繼續說下去,只是搖了搖頭。

他顯然十分看不上李曾伯的政治才能。

“耶律丞相想說什麽?”

“李曾伯是故意放回我的兒子,讓我們知道阿魯忽的消息,希望我們因此放緩攻勢或因此退兵。但他根本不了解草原……”

耶律鑄緩緩說著,嘴裏的話與心中所想卻有些不同。

大蒙古國是什麽?

暫時還稱不上國,稱作“黃金家族們的兀魯思”更為貼切。

兀魯思是何意?封地、領土、國、民,各種意思都有。

各個宗王半獨立的小汗國、一整個蒙古汗國,都能稱作兀魯思。

但換一個角度想,兀魯思不過就是人口與土地,不過就是財產。

大蒙古國,就是“黃金家族們的財產”而已。

那大汗是什麽?

是給黃金家族子孫們分配財產的人,是當家的。

只有愚蠢的牧民們相信“忽必烈背叛黃金家族”。

真正的黃金家族反而不在乎這些。

只在乎利益。

宋人以為汗位之爭轟轟烈烈,支持兩位大汗的人們各自秉承著綱常禮法,如他們的士大夫一樣誓死悍衛綱常禮法。

錯了,沒有什麽綱常禮法。

若把大蒙古國看成一個國,理解不了汗位之爭。

得把它看成一個家。

成吉思汗打下了家財,過了半百之年,子孫們想要什麽?

分家。

分家才符合家族中最有權勢的一批人的利益,如別兒哥、阿魯忽、旭烈兀、海都。

阿裏不哥給不了這種利益,阿裏不哥太狂妄,領地也不如忽必烈,做不到像忽必烈那樣能輕松說出“大不了就分家”。

就是一群子孫們互相拉攏,互相爭家產的過程罷了。

……

“大汗的智慧如長生天上的星光一樣閃耀,早已說服了阿魯忽歸順。”

耶律鑄贊頌了忽必烈的英明神武之後道:“在我們出征之前,阿魯忽的使節已經到達開平覲見大汗,只要大汗也支持他繼承察合台汗國,他願意支持大汗繼承汗位。可見阿裏不哥無能,並不能成為大汗的心腹之患,李瑕才是。”

合丹愈發慶幸自己支持忽必烈。

他慧眼如炬,做出了對的選擇。

耶律鑄又道:“請宗王一定全力攻下關隴,盡快。”

他們還有殲滅李瑕的時間。

六路兵馬齊攻,西路軍是兵力第二多的,絕不能拖了後腿。

合丹明白了這些道理,問道:“耶律丞相認為該怎麽才能盡快擊敗關隴的宋軍?”

開戰以來,他兵力雖未遭到太大的損失,卻屢屢因李曾伯、廉希憲而受挫。

耶律鑄略略沉吟,道:“宗王不如‘將計就計’,作出得到西南消息已起意退兵的姿態,我看那些宋軍兵將很有進取之心,貪功冒進,到時必驅兵追來、搶奪後方輜重,可以伏擊。”

合丹點頭不已。

他東征西討打了幾十年仗,對方兵將是什麽脾性一交手便知,對耶律鑄的計劃深為贊同。

只要殲滅宋軍的騎兵,那關隴便像是被砍掉腿的鹿,可以肆意蹂躪。

……

正月二十三日。

一夜的大雪已蓋住了黃河戰場上的血腥。

宋軍士卒猶在打掃戰場。

城樓上,林子正站在李瑕身邊,低聲稟報著,又遞出了幾封信報。

“這是蘭州消息今日到了,是五日前傳出的。”

李瑕接了看過,稍松了口氣。

廉希憲的意思是,他與李曾伯已展示出了足夠的威脅,讓合丹知道,如果領騎兵殺入關隴,是會被斷了後路,會被追上、會被包圍的。

相當於告訴合丹“我們的防線安排得很好,我們也有騎兵,你要敢迂回穿插有可能死得很慘,阿術就是前車之鑒。”

但另一方面,隴西防線實在是太長了,它不是潼關或武關那樣只有一條險道、一座關城。

哪怕有李曾伯在河西牽制,廉希憲也表示兵力太少,很難保證一定能拖住合丹。

防守便是這樣,防得了百日千日,只要一個破綻便可能敗亡。

李瑕了解廉希憲,這種程度的叫難就是暫時還守得住。

這是西線的情況。

北面張玨的情況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