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三章 風氣

白帝城。

此地位於瞿塘峽口的長江北岸,所謂“白帝高為三峽鎮,夔州險過百牢關”,這裏是川蜀之門戶。

三月十一日,高長壽站在白帝山上,一邊眺望著遠處,一邊聽姜飯說著各種奇奇怪怪的情報。

“……他最出名的一戰,是在忽必烈十萬大軍包圍之下,以七百騎護送賈似道移鎮九江。”

“交鋒了嗎?”

“鄂州一戰之後,賈似道讓人寫了記述戰況的《福華編》,每日在臨安街頭巷尾讓人說書,說的是他一夜之間鞏固江西、兩淮防線。至於七百騎突圍之事,各種說法都有,有說孫虎臣勇不可擋的,也有說突圍途中並未遇到蒙軍。”

高長壽不悅,皺眉道:“我不是來聽你說書的。”

姜飯一手抵著鉤子作抱拳狀,道:“只知孫虎臣因護送賈似道而立功,不知其是否有其他戰功。”

“那他如何官至一路安撫?”

“孫虎臣以賈似道門下走狗自居。鄂州之戰後,賈似道返回臨安,彼時,錢塘縣西山有一樵家女名為張淑芳,才色雙絕,董宋臣欲送她入宮獻於理宗皇帝。賈似道見之,命孫虎臣領人痛毆董宋臣手下,強搶張淑芳入府,此事之後,孫虎臣遂得任侍衛總管……”

“什麽亂七八糟的。”

“我在臨安時所收集到的關於孫虎臣的市井傳聞便是這些。”

高長壽皺了皺眉,覺得姜飯不太靠得住。

他負手踱了兩步,吹著江風,喃喃自語道:“莫中了敵人的驕兵之計。”

“臨安風氣便是這般,兩代皇帝沉溺酒色不可自拔,朝堂高官黨爭不停,用人從來先看忠心與否,派遣出來的大將很多都是花架子。”

“花架子?”高長壽搖頭,道:“我不信。”

他顯得很認真,雖不確定孫虎臣有多大能耐,但他與宋軍的先鋒兵力對峙過,看得出對面很有幾個良將,不容小覷。

……

姜才奉命到鏈子崖督促築城之事,一直待到十二日清晨轉回夔龍山大營。

如今還是兩軍對峙階段,他前兩日接了最辛苦的差遣,接下來自有別的將領輪替,本打算到秭歸縣城,卻又被孫虎臣召到中軍大帳。

“據襄陽消息,呂將軍已在武關全殲蒙軍唆都、董文蔚部。”

孫虎臣一身甲胄,威風凜凜,坐在上首環顧了諸將一眼,又道:“據呂將軍探報,蒙軍有可能退兵了。”

諸將嘩然。

“李逆竟是守住了關隴不成?”

“哈哈哈!好!哪怕他李瑕是個叛臣,能擋住了蒙虜今年的攻勢也好,我們帶兵平叛也不用有顧慮啦!哈哈哈……”

“麻士龍!將軍說話,沒輪到你開口。”

那哈哈大笑的麻士龍正是姜才麾下部將,姜才一聽便轉頭瞪了麾下一眼,低聲提醒道:“閉嘴。”

上首的孫虎臣板著臉,四下一掃,繼續道:“如此看來,高長壽所謂的移交夔州、萬州,乃是緩兵之計,若再拖下去,叛軍便要從北面回援重慶……”

他說了好一會,諸將漸漸也感受到了要開戰的氣氛。

果然。

“咣啷!”

孫虎臣起身,拔出佩刀,雙手捧起。

“這柄刀,乃是我就任湖北之前,平章公所賜。鹹定二年,李逆派人潛入江陵破壞,知府楊湛無能,故而我臨危受命,為大宋守長江門戶。兩年經營,終於得到這個收復夔門的機會。現在,我們已打探多日,瞿塘關叛軍兵力薄弱,妄圖以口舌之能欺瞞我方推延時日,我們會中這個計嗎?!”

“不會!不會!”

“那就溯江而上,奪下夔門。有平章公與聖明天子在朝,諸位不必擔心薄了你等的賞賜,只管奮勇殺那大逆不道的叛賊!”

之後便是下達軍令。

姜才領命為先鋒,次日需第一個領兵攻瞿塘關。

既如此,他便歇了到秭歸城歇一歇的心思。

攻下了瞿塘關,很快他便可到萬州任副都統,到時把家小安頓到萬州即可。

早日開戰也好。

如麻士龍所言,關隴已守住,如今平叛,不必擔心讓蒙虜占了便宜。

軍議之後,姜才便沒再出營,徑直回到自己的營地。

“備戰!都給老子早些滾去睡,夜裏三更造飯,天不亮出發。”

……

在營中巡視了一圈,姜才皺了皺眉。

他又看到一群士卒圍在麻士龍帳中,個個笑得齜牙咧嘴。

那麻士龍是臨安人士,時年才二十出頭,頗有任俠之氣,打仗也英勇,就是一張嘴話太多。

“……”

“哈哈,我騙你們做甚?出征前我才聽人說的。那宮娥姓葉,平章公見她貌美,當著官家的面,擡手這麽一指,便要將她帶出宮當侍妾,官家哪敢不依?點頭便應啦,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