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章 動工

十一月的長安,城隍廟香火鼎盛。

長安是城隍的原發地,供奉的城隍神是紀信。紀信是劉邦手下大將,滎陽之戰中救過劉邦,後被封為十三省總城隍,建廟立祠。文景二帝時封為城隍神。

關中之戰能守住,百姓們很感恩這位長安城的保護神,近來日子好了便紛紛來拜。

林子繞過城隍廟,走過小巷,進了軍情司衙門,見了前院冷清的場面,皺了皺眉,又回頭看了一眼。

“都是保護長安的,城隍那般熱鬧,我們這卻連個人都沒有。”

“司使要是嫌冷清,不如我去請那些百姓都過來拜拜我們堂上的關公?”

“不好笑。”

林子往大堂走去,身邊的探子還在喋喋不休。

“不請百姓來拜也可以。可以讓剛上任的官員來軍情司拜拜,可比拜城隍有用。”

因宋律規定新官到任三日內必須拜城隍,借神明之威約束官員,故而有此一說。

“小的敢保證,來我們軍情司拜過之後,絕沒哪個官吏還敢伸手……”

這次林子倒是笑了笑,道:“你是不想當探子了是吧?話這麽多。”

“話多,人機靈,才能探消息不是嗎?”

“廢話少說,去把校尉以上又沒帶差事的人都叫過來。”

軍情司近來往北面又派了不少人,比如王成業又帶了一批人往太原聯絡郝天益的舊部,同時保州這條線鋪開也需許多人手。

身上沒帶差事的,其實真沒幾個了。

……

今日安排了出發去往河西前的諸多事宜,林子才到馬廄,卻見俞德宸大步趕過來。

“司使,派馬琰單獨領人去鈞州怕是不妥。”

林子臉色瞬間冷峻下來,問道:“你怎知馬琰要去鈞州?”

“他告訴我的。”俞德宸又解釋道:“因我是軍情司中人,他與我交好,方才說的,司使不用怕他會向別人泄密。馬琰武藝高強、熟悉中原地勢、擅弓馬,但性格率直,不適宜往鈞州。司使,我想請命去鈞州。”

林子放下手裏那喂馬的草料,心中著實生氣。

這次無人可用,才給了馬琰一次機會,還反復叮囑口風要嚴,結果人都沒出軍情司事情泄露了。

不由讓人懷疑是俞德宸故意套了馬琰的話。

“馬琰主動與你說的?”林子似無意般問道。

“是。”

“知道了,去吧。”

“司使,我可以去……”

林子擡起手,止住俞德宸的話,心中有些猶豫起來。

其實,關於軍情司若是懷疑有人被策反要如何處置,李瑕已交代過林子要怎麽做了。

謹慎是對的,有懷疑也是正常的。

要防範,那就建立一個規範的審查,對每個人都審查。

同樣是北面回來的,王成業、馬琰,甚至他林子自己其實一樣都有被策反的可能。不能因為俞德宸遇到的危險最多,就只查他一個。

審查之後,核實、找證據,有證據就處置,但沒證據的話需有個原則,李瑕稱之為“疑罪從無”。否則凡是有運氣好的脫困就會被懷疑,那往後探子只要陷在敵境便都不用拼命了,或者敵人只要放出一點離間計就能讓軍情司自廢武功。

喪失北地百年、三百年,人心要挽回,那信任與懷疑之間必須得有個原則。這原則聽起來很簡單,做起來卻極難。

至少趙構對嶽飛做不到,趙昀對余玠也做不到。弱主做不到對強臣疑罪從無,絕對不可能。那種威脅感會刺到弱主的骨子裏,叫他們夜不能寐。

李瑕無所謂的,定規範、定原則,並交代原則定下來就遵守。之後便不再過問此事,把重點轉移到其他事情上了。

林子並沒有忌憚俞德宸到夜不能寐的地步,卻也沒有李瑕這般灑脫。

兩月間他審過太原之事,沒有找到俞德宸通敵的證據,只好不再監視俞德宸。

但,心裏有沒有做到疑罪從無?一直沒找到俞德宸通敵的證據就一直懷疑下去?

到了今日這無人可用的地步,寧願用馬琰,還是不願用俞德宸?因為馬琰就算被策反,造成的威脅也不大?

林子閉上眼想著這些,好一會才睜開眼看向俞德宸。

俞德宸那雙眼睛看起來頗為單純……這種是最適合被蒙古人利用來當間諜的了,林子這般心想。

但開口,顯得十分威嚴。

“你的傷勢,好了嗎?”

俞德宸眼睛一亮,應道:“傷早就好了。”

“那好,你帶馬琰去鈞州。”

林子的語氣不再遲疑。

沒什麽好擔心的了。秦王身陷死囚牢尚且能創下如今這份基業,其實根本就不怕麾下任何一個人叛。那與其靠個人的直覺去猜測懷疑,不如信法度與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