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八章 高昌本漢土

王旗下,火赤哈兒恍惚以為自己聽錯了。

宋軍來了?

這裏是離玉門關三百多裏的大漠戈壁、無險可守,不擅騎馬的宋軍敢出來?而且還能這樣神出鬼沒?當自己是蒙古騎兵嗎?

“來了多少人?”

“好像是只有一百多人……”

火赤哈兒這才放下心來,目光連忙重新望向與脫裏發交戰的戰場。

原來是宋軍的探馬。

宋人真是太膽小了,連探馬都要百余人一起行動。

“你們去盯住他們,看看他們想要幹什麽。”火赤哈兒遂調派了一個百人隊往東面防守。

他不認為宋軍會沖過來。

想必是玉門關的守軍發現了西面有大股兵馬跡象,派了幾百探馬出來觀戰。

觀戰也正常,就讓宋軍看看也沒關系。

由近期這一場又一場小戰所構成的整場大戰,將徹底平定阿裏不哥之亂,混亂馬上就要結束,大蒙古國馬上就要重新凝聚國力……宋人當然緊張。

就像野獸在嘶咬時,草原上的傻麅子就喜歡探頭探腦。

火赤哈兒有了這樣合理的推測,心思已重新落在與蒙軍交戰的戰場上。

想必是因為他調來的兵力已經快到了,堵住了西面的道路,所以脫裏發明明兵力弱、馬力疲憊,還是不得不決戰。

這一仗對火赤哈兒而言就很好打了,以優勢兵力布置防守陣型,消耗脫裏發的兵力。

戰鬥從天光微亮時開始,一直持續到了正午,哪怕不是肉搏戰,兩軍之間的屍體還是越鋪越多。

天上已經有鷹隼在盤旋,等待著飽餐一頓。

“叛軍堅持不了太久就會投降。”火赤哈兒對身邊的將領們道:“可以喊話了,告訴他們,真正的大汗會……”

“亦都護快看!”

呼喊聲打斷了火赤哈兒的命令。

他想看看是哪個士卒如此慌張,回過頭,只覺陽光刺眼,就在千余步之外,正有數十騎殘兵敗將在向這邊沖過來。

在他們身後,那百余宋軍終於顯出了身影。

如果不是甲胄裏那紅色的軍袍顯示了這些人的身份,火赤哈兒真以為他們是蒙古人。

因為只有從小生活在馬背上的蒙古人才有這麽高明的騎術……

……

霍小蓮雙腿夾著馬腹,手卻根本沒有握著韁繩,而是又從背後拿出一支弩箭,裝填好,瞄準。

“噗。”

“噅噅噅噅……”

一名元軍從馬背上栽倒,戰馬繼續向前跑去。

有三百騎從元軍大陣剝離出來,喝令著敗兵轉向,同時向這邊迎上,要來阻攔選鋒營。

霍小蓮覺得對方人數太少了。

他們這一百人,裝備、糧餉、訓練的花費等等,耗費的錢糧比得上普通的兩千兵力。

換句話說,一千人以下的敵兵,霍小蓮認為選鋒營可以輕而易舉把對方殺翻。

何況還只是駐守高昌城,久未經歷戰亂的畏兀兒軍……

這種小股的遭遇戰倒沒有太多的陣列要求,兩邊相對而沖,各自放了兩輪弩箭。

“嗒、嗒、嗒。”

有三只箭矢釘在霍小蓮身上。

他根本就不在乎,這箭支還未透甲。

兩年前開始,李瑕軍中大力普及棉甲,而選鋒營的盔甲又有不同,除了將棉花浸濕之後不停捶打、曬幹,一層一層薄棉相疊,中間還夾了鐵片、牛皮、絹布等材料,軍匠稱之為“復合甲”。

這甲輕便且薄,卻十分有韌性。

就是西域的太陽實在太曬,有些熱。

多虧了近年來與北地的走私生意,才有了足夠多的皮革,還有牛筋,用於制造弓弩。

奔到相距百步時,霍小蓮才又放了一支弩箭,對面一名元軍應聲而倒。

他終於收起了弩箭,提起一把打頭錘。

把身子俯低,蓄力……近了,三十步,十步,打頭錘揚起。

對面一名元軍十夫長迎上來,同樣是打頭錘。

“釘!”

兩支打頭錘重重撞在一起,其中一支“哢”的一聲徑直斷裂。

早在三四年前,郝修陽就在改進煉鋼之法,他把生鐵片嵌在盤繞的熟鐵條中,用泥把煉鋼爐密封起來燒煉,把這辦法稱為團鋼。

到了孫德彧接手格物院後,條件好了太多,把高爐建得更為密封,也有了更多的鐵礦,再打造出了一小批精鋼武器,提供給選鋒營。

從一個冶煉方法的改進,到反復試驗定下火候、配方等等,再到做完前期的建爐、開礦準備,到現在煉出一小批更好的鋼,花了三四年,還不可能做到大批量地為所有將士制作武器。但這已經是非常非常快了……

鋼錘與鐵錘相交,第一下,霍小蓮砸斷了對面元軍的武器。

他迅速再擡起錘子,第二下,砸爛了對面元軍的腦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