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七章 向往

趙禥雖然不聰明,但其實有自己的堅持。

他更信任賈似道時,會堅持聽賈似道的。而賈似道一離開朝堂,他更信任呂文德,因此一直堅持議和。

在他看來,不就是奉表稱臣嗎,有什麽大不了的。

歲幣還是那個數,多寫一句“臣趙禥”又不會怎麽樣。

一群人非要在宮門外伏闕上書實在是很討厭。

直到被王堅嚇到,並且太後趕來,勸了一句“江公、王公皆真知灼見,官家應虛心納諫才是。”

趙禥一愣,這才知道太後謝道清已要被說服了。

他於是也不再堅持,調整了一下坐姿,問道:“兩位相公想要朕怎麽做?”

“請官家下詔,拒絕和談,驅元使離開臨安。”

“好……不是,允,朕允了。”

“臣以為,宜遣使往長安,勉勵秦王攻克興慶府之功勞,嘉獎安撫以定其心,使其忠於大宋。”

“允,都允。”

“官家該下詔,分西南西北為六路,由秦王開府治理。”

趙禥一愣,奇道:“西南西北不就是李逆在治理嗎?”

江萬裏有一瞬間似乎無奈地嘆息了一聲,他開口正要解釋。

“正因如此,故而……”

“允了允了。”

趙禥已失了聽他說話的耐心,又調整了一下坐姿,恨不得早些回去喝酒享樂。

江萬裏、王堅皆是一滯,分不出是喜是憂,心頭百味雜陳。

謝道清則道:“賈相既不在朝,國事繁雜,不可耽誤了,下詔起復葉相公、馬相公等人。”

大宋政局一直就是這樣,爭鬥不停、也起伏不停。

凡為官者,一輩子若沒有被罷官、起復過幾次,都稱不上官。

一連串的主張都是江萬裏提出的,算是清流對奸黨的一次反擊,不論如何終於是做成了。

代筆的宦官寫下一封封詔書,蓋上官家的私印,等待著次日開大朝宣讀。

事定……

……

“竟還驚動了王老將軍,也虧得是王老將軍來壯了聲勢,否則豈有這般輕易。”

“局勢讓人不安啊。”王堅道:“滿朝皆言‘李逆’,卻無人敢提呂文德之私心。”

“是啊,便是這呂文德之私心,連賈似道也退避三舍。”

江萬裏想到聞雲孫在天台山收到的那封信,感慨道:“好在大宋有志之士眾矣,得以勸動了官家……王老將軍請。”

王堅終於肯坐上小轎。

一行人向禦街而行,心頭思慮著朝中之事。

忽聽得後面一陣嘈雜,有人大呼了起來。

“幹什麽?!”

王堅轉過頭看去,隔得遠,他只看到鄧剡怒喝一聲,用力一推,將一名消瘦的病漢推倒在地。

之後,那漢子卻是再沒有起來。

“怎麽了?”

人群中響起竊竊私語。

“死了?”

“那書生殺人了。”

“當官的……”

很快,一隊隊衙役也不知從何處沖了出來,徑直摁住了鄧剡與其余書生。

“放開我!是他無禮在先……”

“無論如何,宮城腳下行兇殺人,隨我們走一趟吧!”

……

阻止了議和的喜悅就此被沖散。

江萬裏心知此事急也無用,只能慢慢再為鄧剡奔走,竟是轉過頭道:“王老將軍不必操心此事,先回府上歇息吧。”

王堅不放心,但終究是個帶兵打仗的將軍,陷在這臨安的繁華禦街,面對刑律之事確實是幫不上忙,點點頭答應了。

“怕是主和派的報復吧?”

江萬裏沉吟片刻,還是沒瞞著,道:“臨安知府趙與可極力主張議和,此事或是他的報復。”

王堅久久無言,也不知說什麽才好。

以前守著釣魚城,覺得高山險峰上的苦寒日子難熬、戰場上的刀光劍影難躲。如今身處這天下最繁華的臨安,才知看不到的刀光劍影更難躲。

這夜他回到府中,家中子弟連忙扶他躺下。

王堅已然非常疲倦了,被蓋上被子的一刻卻還不忘交代起來。

“明日官家開朝會,拒絕議和……來報我。”

“祖父放心,孫兒明早便去打聽,一得到消息就來與祖父說。”

王堅點點頭,道:“離開川蜀七年了……我一直聽說鄉親們從釣魚城上遷回了合州……”

他疲憊地閉上眼,喃喃道:“真想回去看一看。”

“祖父想去,待天轉晴了,孫兒雇艘大船。”

“去不了了……去不了了……”

這一覺王堅睡得很沉,再睜眼也不知過了多久,他連忙招過孫子來問。

“議和之事如何了?”

“祖父放心,官家果然下詔將元使趕出臨安了。”

“那就好,那就好……光薦,光薦的案子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