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九章 萬歲

這一年是乙醜年,是大宋鹹定六年,同時也是大元至元二年。

去年阿裏不哥的死訊傳到開平時,忽必烈下詔改中統五年為至元元年。

到了七月十八這一日,天下又多了一個新的紀年。

“建統元年,七月十八,庚子,唐高祖皇帝二十四世孫祭祀於長安城郊……”

破曉前的祭壇周圍亮著火光,紅布蓋著祭祀用的牲畜,年邁的禮官嘴裏念念有詞,顯得神秘而莊重。

這場景,長安百姓、文武官員們都很熟悉。

不過兩年前,平陵郡王才在此晉位秦王,如今又要稱帝了。

人群整齊地排列著,密密麻麻。

終於,有一隊車馬緩緩從長安城門出來。

與稱王大典類似的流程,不同的是火光中時隱時顯的那一抹明黃……

……

關德低著頭跟在李瑕的車駕後面。

偶爾擡眼一瞥,看著那袞冕上繡著的飛龍,不由心中激蕩,又覺恍如隔世。

他知道,自己將再一次成為大內總管太監,人生際遇之巧妙,莫過於斯。

但關德更相信這是冥冥之中注定好的,眼前的年輕的皇帝才是真命天子,上天才讓他從臨安那孱弱的昏主身邊,追隨明主到這一步……

……

閻容穿戴著一身端莊的禮服,正向高明月緩緩施了一禮。

被扶起之後,她微低著頭起身,努力不顯出那與生俱來的媚態來。輕手輕腳地踱了幾步,擠開了朵思蠻,站在了年兒身旁。

幾年來的躲躲藏藏,直至今日她終於可以明正言順地站在人前。

她將被李瑕封為妃子。

若問李瑕當秦王與當皇帝之間有何區別,閻容認為這就是區別,她的陛下愈發霸道,已無懼於從宋廷搶一女人。

……

江春站在祭壇下,緊張得整張臉都已僵硬。

終於,他看到了新帝的車駕緩緩而來,連忙領著百官迎上前去。

“請陛下先告祭昊天上帝、皇地祗、日月星辰、社稷太歲、嶽鎮、海瀆、山川、城隍……”

那身披明黃袞冕的新帝於是從車駕上下來,自帶一股威嚴氣場,緩緩登上了祭台。

關德連忙跟上,還小聲地提醒了江春一句。

“祭天詔書與告民詔書萬莫搞錯了。”

江春張了張嘴,想要回應,卻緊張得連聲音都發不出來。

而就在前方,李瑕已登上了祭台。

“開始吧……”

……

儀式都是很熟悉的了,李瑕一絲不苟、有條不紊地祭禮著。

奠玉帛、進俎、初獻、亞獻、終獻、撤饌、送神。

始平之章的樂器奏響。

有人舉著髦揮舞。

柴爐舉火,焚燒著燔牛,香煙直沖霄漢。

李瑕依舊向正位、配位上的神袛上香、行禮。

之後,詔告天下。

“建統元年七月庚子,皇帝臣瑕,敢用玄牡,祭告皇天後土,自唐之亡也,更五代五十余年,至於天下分裂,北敵侵疆,南國猥懦,社稷墮廢……”

今日李瑕稱帝詔書有兩份,內容是差不多的,一則用於祭天,向天帝自稱為臣;二則用於告民,向萬民自稱為朕。

在長安祭壇上宣讀的便是祭天詔書,同時之間,他治下各處也在宣讀著告民詔書。

……

“今邊民暴屍於胡塵,趙氏玉食於江南。朕本帝胄,念高祖、太宗之業,身負束薪,十年對壘,萬陣交鋒,興唐復國,勘定中興。今文武大臣、百司、眾庶合辭勸進,尊朕為皇帝,以主黔黎……”

“萬歲!萬歲!萬歲!”

“……”

萬州,長江邊的水師大營裏,一眾將士們亦高高揚起了手,放聲大喊著。

他們沒能到長安觀看登基大典,但就在這座軍營裏,他們依舊可以慶賀。

雖然大部分士卒其實並沒有見過他們的新皇帝,卻已在這些年體會到了新帝帶來的安定與強盛。

稱帝是為了什麽?

為了越來越強盛,不再像過去那樣受辱。

這才是他們贊頌的“萬歲”,家國天下的概念很大,但對於普通人而言,日子能變好才是最大的事。

普通士卒們想要的終究還是實惠。

只見一名文官登上了校楊上的大台,攤開了手中的明黃詔書。

“朕思宏業,賴眾卿合而戡立。凡赤誠智佑之士、疆關舍驅之卒,合當因功晉賞,小則仕鎮、達則三卿。唯願眾卿盡職恪守,君臣一心共匡社稷。”

前頭這一番說辭,連聽不懂的將士都知道,這是要封賞了,紛紛嘀咕道:“將軍會升官嗎?”

果然。

“寧江軍統制姜才,深執忠孝,宵旰憂勤,遷武功大夫、江陵府招討使……”

“謝陛下隆恩……”

“寧江軍副統制麻士龍、申自明、胡汾等,遷統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