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談判

房言楷記得在慶符縣時,李瑕就十分固執,就是一旦拿定主意旁人便勸不住。

當時兩人凡有不同見解即有爭吵。

如今李瑕貴為天子,房言楷依舊敢於反駁。

“在臣看來,陛下到了鄂州之後更危險。襄陽還未拿下,京湖兵馬正齊聚於此,陛下卻要深入……”

“是,京湖的宋軍、兩淮的元軍全都被我們引到了漢江。故而我軍可拿下鄂州,而朕一至鄂州,宋廷必更加震動。”

“若呂文煥從漢江而下,斷陛下後路呢?”

“他不敢。”李瑕道:“呂文煥善守而不善攻,眼下他絕不敢出兵。”

“臣鬥膽,不得不提醒陛下,關中正遭強敵圍攻,此去鄂州絕非上策。”

“沒發現嗎?”李瑕反問道:“駐紮在兩淮的元軍阿裏海牙部沒有被調往關中戰場,而是被派來了襄陽戰場。”

房言楷一愣,琢磨著李瑕話裏的意思,回望了北面一眼,隱約明白了什麽。

當此時節,所有人都認為元軍猛攻關中,李瑕需要做的是回防。

但今日李瑕卻提出了另一種思路。不回防,而是去鄂州,反而能吸引、牽制更多的元軍。

房言楷不確定局勢的走向是否會如此。

但可以確定,這個看似冒險的舉動,必出乎宋、元兩方的意料……

……

又過了數日,已到了十二月。

天氣愈發寒冷。

呂文煥每日都會到城頭觀望,聽取探馬的消息。

“報,襄陽城外的叛軍退了,正溯漢江而上。”

呂文煥不喜反驚。

他本以為李瑕會返回長安,留下兵馬繼續威逼大宋。

這才是正常會出現的情況,君王坐鎮都城,調兵遣將對外作戰。

但,現在和約還沒達成,好處還沒占夠,李瑕怎麽可能退兵?

除非,李瑕是把兵力調回去,其人親自去了鄂州……這與呂文煥的判斷完全相反。

但現在還去鄂州做什麽?議和已經是擺在明面上最有可能的結果。

李瑕總不能還想著要攻宋吧?

“江陵的消息回來了嗎?”呂文煥喝問道。

宋軍探馬其實已表示看到了李瑕的儀仗南下,只是呂文煥一直都不信。

此時才焦急起來。

忽然,南城門外又有探馬歸來。

“報!”

呂文煥本以為是江陵或鄂州的消息來了,但一聽卻是愣了一下。

“報!鹿門山元軍派了大量探馬,沿漢江東岸南下……”

這邊一個軍情還沒聽完,有校將從東城那邊過來,稟道:“將軍,阿裏海牙派人來了,說是要借道圍殲李逆。”

呂文煥有些慍怒。

元軍先派了探馬南下,之後才問他借道,何等狂妄囂張。

略略冷靜之後,呂文煥問道:“元人確定李逆南下了?”

“確定。”

“娘的,他就不回去過年嗎?”呂文煥自語道,“黃河也該結冰了……”

“將軍是否見一見元人?”

“不見。轉告阿裏海牙,我大宋將士自能平定李逆之亂,不須他操心。”

“喏……”

但從這一刻開始,元軍的各種消息便開始漸漸匯聚到呂文煥這裏來。

“將軍,阿裏海牙又遣使追問將軍攻擊百家奴所部之事……”

“報,南陽發現了大股元軍動向……”

呂文煥思來想去,認為李瑕在長江上不過只有兩萬余人,要攻到臨安實在不太可能,又是在作勢欲攻臨安,好嚇唬朝廷。

而朝廷似乎真就怕這種嚇唬。

更大的問題在於,元人就在一旁虎視耽耽,顯然想要找機會一舉滅掉李瑕和大宋。

面對這種局面,手握京湖重兵的呂文煥首先做的不是率軍南下,而是提筆給李瑕寫了封信。

信上,他終於不再稱李瑕為逆賊。

“煥知君素以北復中原為己任,望顧念漢家大局,萬勿自相殘殺而為外寇所趁……”

……

這封信很快從襄陽被送往江陵府。

此時江陵府已被唐軍將領姜才攻下,宋軍荊門軍正集結於北面的荊門,據城而守。

呂文煥的信使在荊門軍士卒的護送下,小心翼翼地抵達江陵城下求見,“嗖”地一支利箭便釘在了他的腳邊。

“陛下已率王師順江取臨安,爾等欲降趁早!”

信使是呂文煥從軍中選出的膽大之人,喊著“兩國交戰不斬來使”將手中的信件放進吊籃之中。

只聽得江陵城上一片大呼。

“呂文煥遞上降書,歸附大唐了!”

“……”

其後數日,隨著長江之上唐軍船只往來不斷,一封來自襄陽的信終於被送到了鄂州城……

……

“李逆就在鄂州?”

十二月十一日,一大隊船只抵達黃州,陳宜中登上棲霞樓見了當地官員,得知了這個讓他十分吃驚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