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坐以待斃

賀蘭山像是一道天然的屏障,削弱了從西北來的寒流、阻截了騰格裏沙漠的東侵,另一方面,它也阻隔了東南來的潮濕的季風。

它東面的山坡陡峭,峰巒重疊,崖谷險峻,俯瞰著黃河河套。西坡側十分平緩,自然地與阿拉善平原交融。

李瑕很希望能回到賀蘭山再面對忽必烈。

他幾乎已經能用望筒望到賀蘭山主峰上的皚皚白雪。

但悠長的號角已經響起,戰場就在離賀蘭山還有七十余裏的地方。

地勢並不太好。

李瑕所在的是西面。忽必烈搶占了地勢更高的東面,居高臨下,同時南面也有三萬元軍,對唐軍形成了夾角之勢。

當然,李瑕也可以選擇向西進、或向北逃。但他沒有,因為大軍行進很難加快,越逃越沒有補給,士氣越弱。

於是他選擇紮營駐守,用李曾伯守哈圖山的笨辦法。

荒唐的是,在對陣忙哥剌那一戰中,他與楊奔完全是蒙古騎兵的打法,通過不斷地拉扯將敵人的陣線擾亂,再直沖敵人的主陣,當時他們麾下大部分都是漢人騎兵;反而現在有了五萬草原騎兵了,他們卻不敢再那樣打。

因為精騎遊走的戰術需要的是如臂指使的指揮。

鴉兵撒星陣不是一撒開就如豆子一般亂滾不管了,而是所有人能一下散開,還能一下聚合。需要將領與騎兵之間互相熟悉、信任。

簡而言之,越花哨的戰術越需要磨合。

當麾下的兵馬沒有磨合,又碰到最強大的敵人……李瑕幹脆連上馬作戰都不願,在平原上打起了陣地戰。

“快!把所有的鐵蒺藜灑開!”

士卒們奔跑在雪地裏,手裏提著布袋,很快就將已經為數不多的鐵蒺藜鋪完,之後便是現削的木蒺藜。

再往後依舊是陷馬溝,以及低矮的土墻。

積雪下的土還凍得硬梆梆,十分難鏟。

更讓人不安的是,有許多士卒交頭接耳。

“把力氣花在挖土上,喜歡種地的漢人才會用這樣的笨辦法打仗。”

“在草原上作戰,我們不會這樣困守在一個地方,應該趁馬匹還肥壯的時候,馬上逃開。”

“我們難道要守在這裏等到草料吃完,被活活餓死嗎?”

“……”

若說李瑕帶著騎兵到漠北打仗,已改變了他的士卒很多的習慣,但遊牧民與農耕民在觀念上的巨大區別此時才呈現出來。

大蒙古國能興起,因為它的每一個牧民都可以是戰士,不需要經過訓練就能組成強大的軍隊。但另一方面,這些牧民是散漫的、自由的,要指揮他們,僅僅靠他們對英雄的崇拜還不夠,還要有足夠的戰利品。

李瑕必須激勵他們。

他告訴他們,他的舉國之兵很快就能抵達戰場,到時候,他們需要反過來包圍忽必烈。

現在應該保存馬匹的體力,而消耗元軍的士氣。

也就是這樣的理由,才使得牧民們願意將那被積雪凍住的土地掘開。

他們像要在荒野上興建一座城池。

探馬不斷回奔。

“報!元軍已到二十裏外。”

“傳命下去,全軍用飯。”

“報!元軍已到十裏外。”

“列陣!”

“盾牌架起來!”

雜而不亂的營地上,唐軍士卒不停地奔走,教著新附的士卒如何打一場艱苦的求生之戰。

在遊牧民看來,這樣躲在蒺藜、壕溝、土墻、盾牌後是懦弱。但事實上,農耕民不會一轉身就逃,他們習慣於堅守自己的土地,一代一代把血灑在自己的土地上,守住自己的文明。

這是真正的頑強。

“盾牌不夠的,把馬鞍架起來,把鐵架也架起來!凡是可以保護你們不被射傷,不被撞擊的東西都可以!”

“長矛準備!”

“這一戰很簡單,元軍放箭我們就躲,收了他們的箭矢。他們要沖上來了我們就捅他們!”

“老子告訴你們!我們的大軍馬上就要到了,忽必烈慌了,你們只要守上幾天,他們自然就會敗了。”

“我們的陛下還沒敗過!”

“……”

這些人說到做到,既然說了凡是可以做為盾牌的東西都可以架起來,很快,忙哥剌、野日罕等被俘虜的貴族們便被綁在長杆上掛起。

“啊!”野日罕的喊叫聲傳開,給這戰場添了幾分奇怪的氣氛。

“咚!”

一面牛皮制成的大鼓被錘響。

“咚!”

而遠處已響起了如雷的馬蹄聲,元軍殺到了近處。

……

臨時搭建的望台上,李瑕持著望筒,鎖定了忽必烈那杆九斿白纛。

“幼稚了。”他喃喃道:“把大纛造得那麽大,你就能成為真的大汗嗎?”

這是他與忽必烈距離最近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