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牽一發而動全身

入夜,平羌堡。

“廉公,人來了!”

廉希憲急切地轉頭問道:“來了?!誰來了?”

門外的守衛側身,迎了一個風塵仆仆的人進來。

這人摘下面巾,露出的卻是一張年輕秀氣的憔悴面容。

“君實?”

廉希憲認得陸秀夫,兩人見面的次數不多,還是李瑕登基之後,陸秀夫辭官到隴西教書時有過來往。

有人列出當今天下既年輕、才名又高的幾個名士,就有他們兩個,以及張範弘、聞雲孫,也許今年還多了一個一路為大元丞相的伯顏。

而此時相見,廉希憲則感到了深深的訝異。

“真是君實,你怎會來此?”

“善甫兄。”陸君實快步趕上,四下看了一眼,作附耳秘語之狀。

廉希憲會意,連忙屏退左右人,方才道:“可是關中出事了?劉元禮所派兵馬早便該抵達,緣何未至?”

“知善甫兄著急,顧而我特意趕來當面問一句……”

陸秀夫話到一半,目光落在了案頭,忽然微微一凝。

他看到了那是一封家書,落款是“廉希閔”,信的開頭則是“希憲吾弟”。

“這是?”

廉希憲笑了笑,道:“君實特意趕來,當面問我這是什麽?”

“不開玩笑為妥。”陸秀夫道:“蒙元在招降你?”

“不錯,張文謙便在興慶府中,每日都有勸降信送來。”廉希憲坦率承認,道:“我若有異心,方才便將這些書信收妥再見君實了。”

陸秀夫沉默了一下。

“軍情,可還說?”

陸秀夫點了點頭,附到廉希憲耳邊輕聲說了一句。

末了,他又道:“眼下消息還不確切。許將軍不知該等劉元帥的命令,還是該繼續北上。我們不敢聲張,擔心動搖了軍心,幹脆趕來問你。”

廉希憲踱了兩步,手指在地圖上比劃了一下。

“繼續北上。”

“善甫兄做得了主,是否請陛下決斷?”

“沒時間了。”廉希憲道:“我來承擔,火速命諸將繼續北上,不得耽誤!”

陸秀夫深深看了他一眼,強忍著沒再轉頭瞥案上那一封信。

“好。”

……

興慶府。

楊文安、楊文仲站在城頭上指點著南邊平羌堡的方向。

那平羌堡也不知是哪個朝代所建的,以平定羌族入寇之意得名,西面對著三關口驛道,北面對著興慶府城,東面是黃河,南面是南下的必經之路。

廉希憲占住了這裏,使得楊文安既不能斷了唐軍輜重,又不敢離開興慶府去支援忽必烈。

好在,楊文安擅長防守,據城而守,根本不給廉希憲破城的機會。

戰事已經這樣焦灼了有一段時日了。

“張文謙今日又去招降廉希憲了?”

“不知道廉希憲見沒見他,就算答應歸降,誰知道是不是反間計。”

“以廉希憲的名望,不至於。他無非是拖著,等待後續的兵力。”

“就唐軍有後續兵力嗎?呵。算來,脫忽已經收攏好了兵馬,到後套了吧?”

“算時日,差不多了。”

“我倒不太希望他來。”楊文安忽然換了話題,問道:“大哥覺得興慶府怎麽樣?”

“好地方,背倚賀蘭山,面臨黃河,有險可依,又是塞上江南,水土肥沃。比安塞城好太多了……就是人口太少了。”

“忽必烈這一戰若勝了,能任我為此地軍民總管?”

“你覺得呢?”

“難了。”楊文安搖了搖頭,讓自己消了這念想。

楊文仲側過頭,問道:“你方才說的是‘若勝了’,難道你認為陛下禦駕親征,還有敗的可能?”

楊文安轉頭看向賀蘭山,想了想,拿匕首在墻垛上畫了一個大略的情勢圖。

“大哥你看,蒙古人最擅長的本是斡腹之謀,搶掠,一次次的搶掠,把敵人的國力全都掏空。但這次,忽必烈是畏懼唐軍的火炮也好,是覺得能一舉圍殺李瑕也罷。現在成了一場決戰,且戰局成了這樣,那勝敗已經不掌握在忽必烈與李瑕手裏了。”

“何意?那掌握在誰手裏?”

“我們。”楊文安道,“我們各路將領。”

他手指在好幾個地方點了點。

平羌堡、三關口、蘇裕口、定遠營……

“懂了。”楊文仲道:“我們若能擊敗廉希憲,即可助陛下擊敗李瑕?”

“是啊。”

“那我們能嗎?”

楊文安沒有回答,只是皺著眉頭看著天空,喃喃道:“是啊,那我們能嗎?”

……

在整個戰場上,也許各路統帥全都明白這個道理。

兩國的國運已經交在了他們手裏。

現在處於賀蘭山東、西兩側的各個小戰場,只需要有一處率先決出了勝負,便能牽一發而動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