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守家業

同一個夜裏,在北面遙遠的開平城中,有幾個年輕的大元官員正在史楫面前激烈地爭論著。

“如今出征的兵力都掌握在忙哥剌手裏,那木罕坐鎮著哈拉和林,手中也有大軍。若不趁早登基,他們必定要爭。不如先請太子登基,占住了名義,他們反而不敢輕易妄動。”

“那不是諸公攔著嗎?太子監國理所當然。諸公卻非要派人去詢問各路。”

“若有人不允,殿下還能不監國嗎?”

“那是試探各路反應。且若是太子監國時擊退李瑕,當然可順勢進一步。”

“他們這麽想,忙哥剌、那木罕可不會這麽想!局勢已迫在眉睫了,你們還在猶豫什麽?!”

“還能猶豫什麽,陛下駕崩的消息是從關中傳出來的,尚且不知真偽。”

“那憲宗皇帝駕崩之時,消息也同樣是從釣魚城傳回來的。當時若陛下稍有猶疑,只怕汗位早便是阿裏不哥的了。”

這個比喻的形象之處在於,真金與忙哥剌也是親兄弟,像極了忽必烈與阿裏不哥。

因此堂中許多人都沉默了,重新衡量起局勢,愈想愈覺得也許有必要先下手為強。

“如何說?我等去請太子殿下登基?”

“不可!”

屋中幾個還保持著理智的人連忙站起阻攔。

“若只是與忙哥剌、那木罕爭,搶先登基是不錯。但眼下,諸公們真正害怕的是萬一陛下平安歸來,到時又該如何?”

“還能如何,請陛下當太上皇。”

眾人又互相對視著,原本很復雜的問題,似乎隨著這個回答變得簡單了。

良久,有人低聲問道:“若到時陛下不願答應呢?”

他們又紛紛看向史楫。

史楫是史天倪的兒子,因為自幼失怙,被史天澤撫養長大,比親生兒子都親。

他兄長史權已死在與李瑕的戰事之中,這次史天澤也死了。因此史楫絕不願投降於李瑕。

但根據傳回的消息,他的堂兄弟史杠已經降了。

史楫認為自己或許會因此遭到忽必烈的猜忌……如果忽必烈還能回來的話。

他更希望的是真金能夠順利登基。

這也是大元朝很多漢臣們的共同希望,但大家想法卻不同,如劉秉忠、許衡、郝經等人就想要徐徐圖之;而一些年輕沖動的,則希望快刀斬亂麻。

史楫的心思則更復雜些。

這幾年他成為控鷹衛副指揮使以後,位高權重,氣勢也漸漸大了起來。

此時他一擡眼,眾人都安靜了下來。

“這些,是控鷹衛打探到的消息。”

史楫拿出一摞情報丟在桌上,往後一仰,用手揉著鼻梁。

他做這個動作,手擋住了眼睛,讓人看不出他的表情,而這個動作本身看起來則十分悲傷。

“包括怯薛長安童在內非常多人看到陛下被俘,眾目睽睽,並不像是唐軍作假,你們自己看吧。”

“可是,有逃回來的兵士說,曾看到和禮霍孫與陛下交換了衣服……”

史楫打斷了這句話,道:“這般說的人有幾個?若是諸公指使他們這麽做,並不是難事。而能證實陛下被俘的人,有數百倍、千倍。”

眾人於是交頭接耳,低聲議論起來。

史楫從頭到尾沒有回答如果忽必烈不願當太上皇,那該怎麽辦。

他的回答全都是從現有的情報資料來的。

但他這個表態已經說明了一切。

議到最後,堂中的年輕官員們都下定了決心。

“我等這便上表,請殿下登基。”

於是,這個夜裏他們回到家中後,一個個都奮筆疾書,寫下勸進表。

只等將聲勢鬧大,越來越多的官員就會擔心晚了就沒有擁立之功,紛紛加入勸進的隊伍。

到時便誰也不能阻止真金太子登上大元皇帝的帝位……

……

此時處在這場漩渦之中的真金,正在關心的卻不是帝位。

真金也是整夜在與重臣們議論,談論的則是迫在眉睫的戰事。

他經歷了一遭劫難,整個人的氣質有了很大的不同,沉穩、老練了許多,坐在那的時候眼神裏透著股滄桑與陰郁。

“哪怕不看這些關中來的情報。只說以我對李瑕的理解,他志在統一天下,必定會趁勢北伐,何況有了這諸多跡象,慢則三月,快則一月之內,這一戰躲不掉的。”

真金放下手中的情報,站起身走到地圖邊,又道:“這次他不會再走河套,而會走這兩條路。”

手指在地圖上劃了劃,他指的一條路是渡黃河至山西,走太行徑往燕京;另一條路是出潼關走河南,轉而北上。

在座的有劉秉忠、許衡、竇默、姚樞等人,都是金蓮川幕府的老人了,對形勢的判斷只會比真金更為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