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威脅

開平城中。

史家的另一名幕僚蘇志道在見過尚文之後,終於被尚文引見給了真金身邊的道士李居壽。

之所以真金身邊有道士,因為這位生性寬仁的皇子對道教也加以扶持。

蒙哥在位時的幾場佛道辯論,道教均已告敗。前些年,有人請奏銷毀道教書籍,忽必烈都已準奏了,是真金進言“黃老之言,治國有不可廢者”,忽必烈方收回成命。

因此,如今太一教的掌教真人李居壽便常常服侍在真金身邊,為他齋蘸祈福。

“真人值得信任,有何事都可以對他說。”尚文引見了一句之後,便如此說道。

蘇志道還有猶豫,沉吟了片刻才道:“我們得到控鷹衛指揮使張易的消息。陛下應該已回到了燕京。”

李居壽聞言臉色一變。

尚文這個首倡真金登基之人,雖然前日便聽蘇志道說了,此時也還是感到惴惴不安。

“更壞的情況是,史郎君已經往西去迎陛下了……”

蘇志道將情況說了,最後道:“如今白公已急赴燕京,請張指揮使助殿下一臂之力。”

李居壽深吸一口氣,為這些人的大膽而心驚不已。

好在他這道士也是膽大之人,還能反問上一句。

“你們想讓貧道做什麽?”

“白公說,張易未必會答應。或者答應了也未必做得成,如果殿下能同意再派一支精銳南下,事情便能更讓人放心些。”

李居壽眉毛一挑,手裏的撫塵差點落在地上,不安地四下看了一眼,將聲音壓到最低。

“這是謀逆啊!你們……”

“真人,陛下與殿下,對待道門如何?”尚文低聲提醒了一句。

李居壽便沉默下來,閉上眼,手裏掐指一算,等心境平緩下來了,才開口道:“殿下當然是眾望所歸。”

蘇志道與尚文對視一眼,心道果然說服了李居壽。

“然而,這是兵戈之事,貧道又能如何?”李居壽嘆道。

“我們想請真人勸一勸殿下。”尚文道:“金蓮川幕府老臣們雖然也支持殿下,但對陛下忠心耿耿,不可能同意這個計劃。而我在殿下眼中只怕已成為為了從龍之功而不擇手段之人。唯有真人在殿下面前說話有份量。”

李居壽撫著長須沉吟起來。

蘇志道又勸道:“真人該知,我們是為了殿下好。當前之局勢,退則必死,進則……漢制復興,大元強盛。”

李居壽終於被說動了。

這連他這個道士也看明白了,真金但凡是一個成熟的政客,就應該很明白該做何選擇。

不,可以說真金已經沒有選擇了,只需要有人將這個道理給他說通。

入夜,李居壽準備妥當,便親自入宮求見,稱是要為監國太子殿下祈福。

就連他這個淡泊明志的道士,在今夜,也對忽必烈起了殺心。

……

夜更深。

大蒙古國也好,大元也罷,自鐵木真崛起於漠北,這個強國從來沒有陷入過如此風雨飄搖的境地。

在河南,唐軍已經在猛攻洛陽。

而在兩都,大元重臣們所關心的卻還只是皇位,甚至是想要謀反。

“他們都想殺本汗,都想殺本汗。”

在燕京城外軍營中一座小小的帳篷中,忽必烈坐在那,低聲自語著。

他的胡子已經重新長了出來,不再像原來那般是狼藉的青色胡茬,但長得還不算長。

身材則消瘦了許多,臉色慘白,重傷初愈的模樣。

他確實像是隱在黑夜裏的一匹受傷的孤狼,在戰敗後忽然被狼群拋棄,撲面而來的只有無盡的殺意。

“大汗,張指揮使回來了。”帳外有士卒低聲道。

忽必烈擡起頭,看著帳簾,眼神中泛起了警惕之色。

他沒有馬上回答,而是讓帳中的幾個怯薛士卒都調整了一下,才淡淡道:“讓他進來吧。”

不一會兒,張易進來,堪堪站定便迎上了忽必烈冷洌的目光,沒來由的讓人心中一顫。

“陛下,燕京這邊的局勢已然穩住了,幾位幕府老臣在李瑕發兵之前便控制住了張柔、張弘略,且派兵往保州押了張弘基……”

張易說這些的時候,忽必烈只是直直看著他,也不知是否有在聽。

說著說著,忽必烈忽然岔了句題外話,問道:“本汗記得,是聰書記引薦你到本汗的潛邸?”

張易一愣,道:“稟陛下,是這樣,臣與聰書記是紫金山書院的同窗。”

“那一年本汗還什麽都沒有,是你們一步步輔佐本汗登上大位。金蓮川幕府裏都是本汗最信任的人。”

“臣慚愧。”

張易不明白忽必烈為什麽說這些,他在沙漠裏拼死拼活將忽必烈救出來之時,尚且沒有這些追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