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叛臣

傍晚時分,一支隊伍冒著風雪趕到了唐軍駐地。

“大都留守劉秉忠奉命運送軍資前來。”

“軍資往這邊,陛下吩咐,劉公到了便直接過去相見……”

劉秉忠遂往軍中趕去,偶爾四下環顧了一眼,有些疑惑地放慢了馬速,喃喃自語道:“太安靜了。”

其實駐地裏還是有很多聲響的,各個帳篷裏都躺著傷兵,士卒們來回奔走著,神色似乎頗為輕松。

看了一會,劉秉忠目光一閃,心裏有了猜測,但又暗想道不會這麽快便能得勝。

等他登上一處小山峰,李瑕正在與霍小蓮說話。

“他未必就藏在那兩支已突圍的騎兵中,目標太明顯了。”

“末將再找些當地人作向導,搜索附近的山林……”

劉秉忠正是此時上前喚道:“陛下。”

“劉卿到了,軍資也抵達了?”

“不負陛下使命。”劉秉忠道:“不過,看軍中情況,似乎已不需要了?”

“要還是要的,但確實是勝了。”

李瑕招了招手,讓劉秉忠走到山石上,遞過了望筒。

只見漫山遍野的許多人已坐在了雪地上,沒有披盔甲、沒有帶武器。

山谷中也沒有爭鬥。

戰事確實已經結束了。

數十年的戰亂,突然之間竟是結束了。

劉秉忠動作都遲滯了一下,消化著心中的諸多觸感,然後轉過身,在李瑕面前拜倒。

“臣恭賀陛下平定北方,天下一統即在眼前。”

李瑕上前扶起他,原本想說“朕會比忽必烈做得更好”,待開口卻是頓了頓,沒說別的,只道:“百廢待興,往後還需劉卿多費心。”

劉秉忠原本心緒復雜,聞言也只能應承下來,道:“臣必不負陛下重托。”

“還有一事。”李瑕道:“忽必烈逃了,但並未發現有哪支兵馬打著旗號突圍。”

“他這是……棄軍而逃了?”

“不像是他這種梟雄的作法?”

劉秉忠沉默了一會兒,道:“陛下高看忽必烈了。他是蒙古諸王之中最開明、最尊漢法的,故而中原士人選擇了他,這是他成事的根本。但!只怕並不能算是梟雄。”

“朕想讓你負責搜捕,可好?”

李瑕用了頗為委婉的語氣,似在詢問劉秉忠願不願意。

劉秉忠卻不好直接拒絕,猶豫著,緩緩道:“也許臣並非合適的人選……”

“放心,朕不是為了試探你。”李瑕道:“是因為你最了解忽必烈、熟悉周圍的地勢。這數十年來,關於中原的情報都經你手再給忽必烈,由你搜捕他,最有把握。”

話說到這個程度,劉秉忠更不好拒絕,但還是道:“陛下就不擔心臣釋放忽必烈嗎?”

“若連劉卿都不能擒下忽必烈,旁人更拿不下他。那只怕要讓他逃回草原,屢屢犯邊。”

“這……”

劉秉忠還在遲疑。

他不想直面那個被自己背叛了的舊主,可是仔細一想,確實沒有人比自己更有能力找到忽必烈。

相比起來,他更不想看到蒙軍年年南下侵擾,將社稷生黎再拖進戰火之中。

“臣……領旨。”

……

雪嶺上,樹木晃動了一下,將枯枝上載著的積雪抖落。

那是一支僅有百余人的隊伍正在翻山而過。

“歇一下吧,唐軍追不過來了。”

說話的領將名叫闊闊,乃是怯薛出身。

闊闊曾遠征過大理,還是翻過玉龍雪山的敢死隊中的一人。

正是有了他所率領的一支精銳,才能在兩軍大戰之時護著忽必烈從地勢陡峭的山谷中悄然脫逃。

到了夜裏,他們終於脫離了危險。

闊闊轉向了隊伍中一名披著白色長袍、身材魁梧的中年大漢,道:“我們沒有帶馬匹,徒步而行不能突破唐軍的封鎖回到草原,接下來怎麽辦?請大汗吩咐。”

被打扮成大汗的男子沒有說話,反而是其身後一名普通士卒開了口。

“還有一支兵馬沒有被唐軍包圍,我曾派武衛軍去沖擊張玨所部,這支兵馬沒有跟著大軍一起撤退。”

闊闊道:“李伯祐?可是不知道他去了哪裏。”

“松亭關。”

這支隊伍這才有了信心,繼續翻山越嶺。

他們穿過了最難走的險道,之後派人先行趕往松亭關去找李伯祐,命其盡快趕到北峪溝迎駕……

北峪溝同樣位於山脈之中,是唐軍難以搜捕之處。

三日之後,闊闊抵達了北峪溝。

他擡起望筒仔細觀察了周圍的山道,看地上的積雪上沒有任何腳印,便知半日之內沒有人來過附近,遂放心安頓忽必烈休息,準備在此等待李伯祐。

“大軍不好走,小股人總能找到路,我們再有幾天就能回到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