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哼哈二將有伴兒了

粱遠山叫人去攔外孫, 那人立刻跑去教育局家屬院,譚家人就住那兒。

那人在家屬院外面等了一上午,回去跟粱遠山說,沒見到譚文森。

粱遠山嘆氣。

歐成海勸他:“你對孩子盡心盡力, 孩子關心你, 這是好事。”

“我這個外孫你不知道, 腦子聰明, 又是個倔的, 說的出做得到, 我真怕他一時沖動做出什麽錯事, 壞了他自己的前程。”

“應該不會吧,到底也只是個十多歲的半大孩子,能惹出什麽事?”

粱遠山苦笑, 聰明孩子, 他們如果想針對人,有的是法子。

在譚文森心裏, 從小到大,他最在乎的就是姥姥和姥爺, 在為人處世方面,受姥姥姥爺影響很大。

譚文森不想姥姥姥爺為自己擔心, 不管內心怎麽想,他對外表現出來的一切, 看在外人眼裏, 他一直是個聰明懂事的孩子。

在外人看不到的地方,那才是真正的他。

為人處世可以學, 人的脾氣秉性卻很難改, 譚文森也沒想讓自己改。

仁義禮智信, 這些說起來好聽的詞,並不能保護他自己。

他從小就知道,一個人如果想活的稍微好一點,就得兇狠一點,這樣別人才敢輕易侵犯你的領地。

以前他太弱小,腦子和身體都很弱小,沒法反擊,沒法把事情做的滴水不漏。

現在不一樣了。

譚文森不知道歐成海的猜測是不是對的,如果是錯的就罷了,如果歐成海的猜測是對的,譚文森已經在心裏列出了名單。

梁家是老北京人,清朝時期家裏就有人在朝廷做官,康熙時期,最高做到過一品武官,屬於祖上闊過的人。

朝代換了,底下的人還是那些人,粱家的人脈還在。

粱遠山對這個外孫有多看重,和梁家有來往的人家都知道。只要找對人,他想做的很多事,都可以神不知鬼不覺地做到。

譚文森去了醫院一趟,拿姥爺的藥方抓了幾副藥,然後去找之前見過幾面的關家人。

關晗之,粱家舊識,在他面前,譚文森要尊稱一聲叔叔。

往祖上追溯,以前梁家人外出打仗,關家人就是隨從軍醫。清朝時,關家人也出過禦醫,不過清朝沒了,關家也沒落了。

後來,抗戰時期,關晗之的堂叔,舉家遷居香港,留下他們這一支。

前兩年搞四/清的時候,關家人的階級成分就成了中醫院某些有心人攻擊他的借口,關晗之從中醫院的院長變成普通大夫。

半個月前鬧的兇,他又被拉出來當作典型,受了不少罪,現在被關在城外農場一處牛棚中。

譚文森提著從中醫院新開的藥,坐公交車,下車又走了兩個小時的路才到那個農場。

他說他要進去找人,人家不讓他進,他找了個合適的位置,翻進去。

譚文森到的時候已經是中午了,這麽大的太陽,路上都沒人,譚文森順利地找到了在牛棚中的關晗之。

“關叔叔好。”

關晗之正在打掃衛生,聽到人叫他,他直起腰:“是文森啊!”

關晗之左右看了看:“屋裏邋遢,就不叫你進來坐了。”

“不坐。”

“你來找我啥事兒?是你爺爺又不好了?”

“勞您惦記,我爺爺還好。”

關晗之給他一張小板凳,譚文森接過,在門口坐下。

“你爺爺住院的時候我不太方便,也沒去看他。”

譚文森沉默了半晌,才把爺爺生病的事情告訴關晗之。

“你說你懷疑你爺爺被人下毒?”

關晗之不敢相信:“你是不是想太多了,你爺爺生病後一直住在醫院裏,醫院裏的醫生和你們往日無仇近日無冤,不可能害你爺爺。”

“如果我說,負責給中醫院采買藥材的是左家人呢?”

“左家?你後媽家?”

想了會兒,關晗之還是覺得不可能:“醫院所有的病人都用醫院的藥材,不能只有你爺爺病情加重,其他人都沒事。”

見譚文森不說話,關晗之問:“藥方帶來了嗎?”

譚文森不僅把藥方帶來了,還把藥材帶來了,來之前他專門去醫院抓的藥。

問完病情,再看完方子,關晗之說方子沒問題。

至於藥材,關晗之打開藥包,仔細分辨每一味藥材,突然,關晗之臉色一變。

“藥材有問題!”譚文森站起來,看到關晗之的表情,他幾乎能肯定。

“可能,抓藥材的人沒能分辨對……”

“關叔叔,這話您信嗎?”

譚文森表情冷漠,關晗之看著他的臉說不出話來。

“你……你別急,先查查,別沖動。”

譚文森不想聽,毫不猶豫地轉身走了。

關晗之著急,追了一段路沒追上,被看守的人攔住,趕了回去。

梁家。

粱遠山也著急,麻煩人跑了幾個地方,都沒找到外孫,等到天都快黑了,才等到外孫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