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殿下長大了

太子這邊的事情李月辰沒有多說什麽,與大哥的信件之中也只是叮囑他注意身體,照顧好自己,如果罐頭不夠了就跟自己說之類的……充分表現了一個妹妹對哥哥的關心。

至於在政策方面該怎麽教育他,那是李治夫妻倆的事情,跟自己一點關系都沒有。

考慮到農莊的孩子們馬上開課了,所以最近李月辰每天上午練完功之後,下午都拉著宣城公主坐在桌案前編寫數學教材。

乘法口訣表是一定要背下來的,然後就是加減乘除之類的運算等等。

李月辰盡力回憶著很多小學的知識,說起來都知道,但是印象已經幾乎快要沒了。

無奈之下只能自己根據九章算術之類的書籍來重新編寫,說實話,有點麻煩。

不過再麻煩也要幹啊,俗話說,自己選的路,跪著也要走完不是?

一轉眼就到了正月底,李治叫女兒準備一下,跟他去參加今年的春耕大典。

對於這個決定,李月辰是無所謂,不過很多大臣們還是表示贊同的。

畢竟李月辰發明了公主犁,而且還提高了糧食產量,如今在農民心中的地位還是很高的。

李月辰有點無奈,說白了過去就是當個吉祥物,露個臉而已,叫誰去不是去呢。

不過皇帝的命令都下來了,作為一個讓爹媽貼心的乖寶寶,是不可能拒絕的。

……

今年的春耕大典跟往常一樣,沒什麽特殊的。

要說唯一不一樣的地方,就是李治夫妻倆念誦駢文的時候讓她也站在身邊,受著農民的朝拜。

隨後李月辰就再度投入了數學教材的編寫之中,經過這段時間和宣城公主的努力,才敢在龍擡頭之後結束了。

第二天李月辰看著手中的卷軸,滿意的點了點頭,這就是花了差不多二十多天的時間編寫出來的一年級數學教材。

唯一可惜的是沒辦法給學生們人手一本,還是只能讓他們在墻上抄。

下午,李月辰乘坐馬車來到了農莊上。

村長帶著人出來迎接,行禮過後,李月辰卻突然發現盧照鄰身邊多了一個女人。

看起來三十歲上下的年紀,個頭不高,五官端正,拘謹的站在他身邊。

看著李月辰走過來,連忙行禮:“民女郭氏,見過公主殿下。”

“免禮。”李月辰笑著擡擡手,隨後扭頭看著盧照鄰,“接下來有何計劃?”

盧照鄰想了想:“打算挑個黃道吉日,明媒正娶。”

“日子定了與我說一聲,給你隨份子!”李月辰笑了笑。

“謝過殿下!”

又客套兩句之後,李月辰知道上午他已經將語文課程講完了,於是來到院中,對孩子們拍了拍手:“好,今日正式開始算學的課程。”

孩子們一臉期待的答應一聲,站在李月辰跟前圍成一個半圓形,正式開始上課。

盧照鄰也帶著未婚妻在旁邊聽著,對於這位公主的學問,他也非常好奇。

不光是他,甚至就連福來都在旁邊認真的聽著,時不時的也會用手指在另一手的手心上劃來劃去,跟著計算。

“好,學會了這一點,我們來做一道題目。”李月辰面對著孩子們,“漢武帝有馬車若幹,排成方陣。橫看十三輛,豎看九輛,問,總共有馬車幾何?將式子都列出來!”

孩子們馬上拿著木炭條在墻壁上開始列出算式,一個個的計算起來。

其實特意選擇這種題也是有原因的,李月辰目前沒有更多精力來教他們學習歷史。

所以只能盡量將這些歷史人物融入題目之中,讓他們一點點的接受一些零碎的歷史知識。

偶爾興趣來了,作為課間活動,也會給他們將一些《列子》《莊子》之類的故事。

至於這其中的故事原型,上語文課的時候讓盧照鄰去解答就好了。

李月辰不想將這些學生培養成死板的儒生,而是要真正學會學以致用,學會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不是只會吟詩作對。

思考模式能決定人的性格,李月辰要做的,就是讓他們學會科學的方法論,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將來之後,不管從事什麽行業,至少都能在心中搞明白事情的本質。

同時還告訴他們沒事了要去農田裏面多看看那些農作物,還專門開辟出一塊五十平米左右的田地讓他們種植一些自己喜歡的種子。

讓他們學會觀察這些種子的發芽和生長過程等等,說不定這其中就隱藏著未來的農學家,能夠將現在的農作物開發出不同的品種來。

……

二月底,匠作監派人過來請李月辰去看看他們制作的大號軸承。

這個軸承是在去年李治誕辰制作馬車的時候就讓他們制作的,經過二十多名工匠半年多的努力以及王鋼蛋作為顧問的指導,終於制作出了四個可以安裝在馬車上的大號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