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朝堂辯論

十月十五,下元節。

李月辰吃過早飯之後就披上道袍去念經了,一家人也都跟著進入道場之中祭祀。

東都城內,工匠行業的人們也會在這一天進入道觀裏面去祭祀老君。

然而,卻有一群孩子,打破了這平日裏一向平靜的東都城。

這些孩子男男女女一大群,從集賢坊出來之後便直接分開,前往東都城各地。

他們身上背著麻布制作的袋子,裏面擺放著整整一大摞的報紙,在街上一邊走一邊高聲叫賣著。

“賣報賣報,大唐日報!朝廷最新政策,市井小道消息,真假流言蜚語,盡在大唐日報!”

這些孩子們行走在東都的大街小巷裏,手裏舉著一份報紙一邊搖晃一邊叫賣著。

這個時代,娛樂終究還是匱乏,聽到這幫孩子們的叫賣,周圍人忍不住好奇:“那小郎君,這大唐日報是何物啊?”

“其名曰報紙,就是全國各地的新聞。上到朝廷最新政策,下到各州縣的小道消息,匯聚起來,便是這大唐日報了!”

聽到他的解釋,周圍人都點點頭表示明白了,於是問道:“幾錢一份?”

“兩枚開元通寶即可!”

價格倒是不貴,不過周圍人真正掏錢買的還是沒多少。

畢竟這年頭識字率實在太低,大多數人買來也沒用,一點都看不懂。

這個時候,旁邊酒肆的二樓突然探出一個俊俏的腦袋:“那小郎君,給我來一份!”

“好嘞,這就來!”

賣報的孩子答應一聲,連忙擡腿跑上了酒肆二樓,拿出一份報紙恭恭敬敬的遞給了對方。

那俊俏的青年也拿出兩枚開元通寶遞給他,隨後便拿起手中報紙看了起來。

頭版頭條入眼的標題便是《在天皇與天後領導下,太平公主帶領團隊研究糧食產量提高取得重大成果!》

“嗯?”

這青年忍不住皺起了眉頭。

因為這個時代,但凡落在紙面上的文章,基本都是文言文,然而這報紙一入眼就是大白話,讓他感覺有些不太適應。

甚至文化人在互相寫信的時候,都是以文言文為主的。

不過想想,買都買了,還是耐著性子看了下去。

文章也視通篇大白話,大概就是說太平公主研究了一種肥料,可以讓種植密度提高,這樣一來,每一畝地的產量都能提高不少……

緊跟著,旁邊的文章就是說李謹行將軍在原高麗那塊地方打破新羅和靺鞨的聯合攻擊,將他們完全打了回去。

同時,他的夫人劉氏也在這場戰鬥中有極其英勇的表現,同樣被封燕國夫人等等……

其他版塊翻了翻之後,感覺都是一些市井流言八卦,沒什麽可看的。

而最後一版,則是連載的一篇小說,名為《三國演義》。

雖然說標題下面寫著這是小說而非正史,但依然非常吸引人,很快就讀完了第一篇。

直到看完之後,這青年依舊感覺有些意猶未盡,給自己倒了一杯綠蟻酒,灌了一口之後,才忍不住點點頭:“不錯,不錯……”

也不知道是在誇贊這酒還是報紙。

……

“阿翁!阿翁!”

劉晃舉著一份報紙跑回家,跑動的過程之中,還甩出了幾滴汗水灑落。

來到院中,看到劉仁軌正在亭子裏面喝著茶讀兵書,劉晃跑了過來:“阿翁,快看!”

“嗯?”劉仁軌看了看他手裏的報紙,“這是何物?”

“方才我在前院練功,聽到門口有人叫賣,便出去看了一下,發現那小娘子叫賣的便是此物了。”劉晃擦了一把額頭上的汗水解釋道。

劉仁軌拿起來一看,上面有鮮紅色的四個大字:大唐日報。

下面的標題和文章都是黑色的,排版也比較有意思,有橫有豎。

大概翻看了一下,又看了看後面的那一篇小說,沉思良久之後,才擡頭問道:“你方才說,有人叫賣此物?”

劉晃點點頭,將剛才買報紙的細節說了一下。

聽完之後,劉仁軌點點頭,輕聲自言自語道:“老夫也要早做準備了……”

……

今天的祭祀完畢之後,中午,孩子們陪著夫妻倆在仁壽殿一起吃了頓飯。

下午又待在這裏一家人喝茶聊天玩了半下午,才各自離開。

快到酉時的時候,李月辰乘坐的馬車穩穩停在了集賢坊。

從馬車上跳下,進入屋裏,已經集合的孩子們紛紛起身行禮。

旁邊的來操很有眼色的奉上一杯酸奶。

李月辰坐下之後,擺擺手讓他們也坐下:“今天報紙的銷量計算出來了嗎?”

張老大回答道:“回殿下,我們方才已經算過了,總共賣出了一千兩百三十五份。”

李月辰微微點頭:“如此,倒也不算太過出乎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