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解決辦法

八百裏加急,一旦進了城,城門上的衛兵便會擂鼓,通知全城為其開路。

隨後其他望樓和皇城的鼓也會跟著響起,不但是通知皇帝,也是通知其他大臣們。

在家中的大臣們聽到這個聲音,馬上穿衣服上馬往皇宮裏面趕。

主街道上巡街的武侯以及不良人全部都跑到街道上開始維持秩序清人,將中間的道路讓出來。

這種緊急軍情,是允許在城內縱馬疾馳的,若是有人攔在中間,上至達官貴人下至平民百姓,撞死了不負責的。

而且若是以為有人攔路耽誤軍情,弄不好家裏人還要受牽連。

李月辰有些好奇,究竟是發生了什麽事情居然都用到了八百裏加急?

張成鑫則是趕緊出去安排其他太監宮女為一會兒即將進來送軍報的武侯指路。

大概過了一刻鐘左右,仁壽殿外已經響起了馬蹄聲。

李治和武則天夫妻倆都起身來到了門口,便看到一名武侯騎著馬來到了殿前。

隨後翻身下馬,氣喘籲籲的武侯顧不得擦拭臉上的汗水,雙手呈上軍報:“報!吐蕃發兵,攻鄯、廓、河、芳四州……”

李治還沒說話,張成鑫已經連忙拿過軍報遞了過來。

接過軍報,李治對那武侯一擺手:“下去歇息!”

“是!”武侯答應一聲,這才氣喘籲籲的擦了把汗準備離開。

“等等!”

李月辰突然出聲,隨後對旁邊一個小太監招了招手,指著那武侯道:“看著他,一刻鐘後才能飲水!”

那武侯突然擡起頭,一臉不解的模樣。

李月辰也懶得解釋太多,只是擺擺手道:“本宮這是救你一命!好了,下去吧!”

“是!”

接下來會有一大堆大臣過來,李月辰也不打算繼續待著了,與父母行禮之後告退。

反正這件事情的處理結果過幾天肯定會在朝堂上發布,到時候再聽吧。

不然她留在之類,反而容易分散他們的注意力。

離開了仁壽殿,李月辰卻忍不住在想,吐蕃這是瘋了嗎?怎麽突然就進攻大唐了呢?

按理說吐蕃現在的注意力應該都在西域那邊,難道說是因為在那邊的戰略受挫,所以調轉槍頭來進攻大唐?

雖然感覺上有些不太對勁兒,但既然軍情都傳過來了,也只能看看老爹打算怎麽處理了。

……

回到安福殿之後,李月辰就告訴上官婉兒和義陽公主做好準備,說不定過段時間就需要發布正式對吐蕃開戰的新聞了。

尤其是在這個講究師出有名的年代,吐蕃主動進攻,到時候將這件事情報出去,絕對是全民支持。

兩天後便是朝會,到時候應該會拿出一個結果來。

同時李月辰也在思考著,這次吐蕃的規模不知道大不大,到時候看看去朝會上看看情況吧。

兩天後,李月辰和上官婉兒早早來到朝堂,等待著發布結果。

然而上朝之後才知道,原來前天和昨天兩天都沒商議出個結果,今天還要繼續商議。

我靠,都發生戰爭了居然兩天都沒拿出結果,到底搞什麽呢?李月辰忍不住捂住了額頭。

不過在大臣們你來我往的辯論之中,李月辰也大概聽明白了目前的事態。

吐蕃此次進攻並未傾巢而出,看起來更像是一種騷擾行動,並沒有大面積的全力進攻,應該是有引唐軍主動出擊的意思在裏面。

這一點其實倒也很好理解,古代的攻城戰其實往往最難打,除非有多余對方數倍兵力,否則一般是沒有把握的。

而且還需要飛樓,床弩以及破門錘之類的大型攻城器械。

吐蕃本身物產匱乏,沒有那麽多的大型重武器,攻城戰對於他們來說是個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所以想要引唐軍出兵的可能性還是挺大的,論欽陵或許是有把握再敗唐軍一次,所以采取這樣的方式,將大部隊留在後面,等待唐軍出擊。

對於大臣們的分析,李月辰覺得挺有道理,只是有點想不通吐蕃這麽做的目的是什麽。

龍椅上的李治皺著眉頭:“先不管其目的如何,近年來吐蕃與我大唐摩擦不斷,若不出兵,豈不是讓周圍諸國看我大唐的笑話?”

裴行儉站了出來:“天皇聖明,臣認為,大唐經過這些年的修生養息,已經有能力出兵。先不管其目的如何,總之不能墮了我大唐威名!”

“嗯!”李治點點頭,語氣裏充滿了皇帝的威嚴:“既然要打,那便說說如何打?朕可不想再聽到不好的消息!”

這句話,無疑指的是多年前的大非川之戰。

說實話,敗仗的原因有很多,但是作為皇帝,他要聽的不是借口,他只知道,輸了!

李月辰能理解老爹生氣的原因,不過她也會冷靜下來仔細的思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