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九章 銅資源缺乏

姜政安的效率很高,沒幾天的時間,已經完成了要求選拔,將一批人送了過來。

當然這其中或許還有硬化路面的功勞在內,因為現在從青島去往青州都鋪上了水泥路,在四輪馬車的加持下,速度能提升不少。

畢竟從運力上來說,四輪馬車是可以完爆兩輪的。

與此同時,飛艇又去了一趟東都,將之前參加戰爭而受傷的士兵帶了過來。

這些士兵傷的不算重,但已經不適應這種高強度訓練,所以原本是轉到了後勤那邊去的,但現在要培養能夠出海的人,最好還是有職業軍人來做指揮官比較好。

軍校裏面騰出了一件教室,專門培養這些到時候要負責出海的人。

作息時間和軍隊一模一樣,只是每天的體能訓練沒有那麽多,大多數時候都是海上的技能訓練,將他們培養成專業的水手。

與此同時還要接受大量的文化課知識,學習分辨天氣,各種魚類,然後包裹海圖,經緯度等等。

李月辰已經讓工程院那邊去制作六分儀了,這玩意兒比較簡單,不用她時刻在旁邊盯著,只要做出來之後拿給她看看就好。

另外還讓他們去制作一個能夠在船上使用的指南針,考慮到船上終究不如大地穩定,所以這指南針可以做成陀螺儀結構的。

這個時代的能工巧匠已經能夠制作出陀螺儀,對重力的把控還是非常不錯的。

這幾天李月辰基本上都在另外一邊呆著,跟其他工匠們討論著銀版攝影的問題。

“殿下之意,是要將銅板上包一層銀?”其中一名工匠問道。

李月辰點點頭:“沒錯,就如同你等制作銅鏡那般,要將這鍍銀的銅板打磨到光可鑒人,毛發胡須都清晰可見的地步。”

實際上這個年代的銅鏡不是電視劇裏面那種泛黃又看不清人的。

銅鏡的清晰度其實比起未來的鏡子真不差到哪裏去,只是本身成本高昂,制作也非常復雜,所以沒辦法普及到民間去。

制作方法也簡單,就是不斷的打磨,磨到極為清晰的地步。

而李月辰要讓他們做的就是這一點,要將鍍銀的銅板打磨到那個地步,才能有制作照片的基礎。

至於其他的,無論是碘,鹽水,或者是水銀……這個年代都能搞得到,所以現在前置條件是完全足夠的。

其中一名院士回答道:“殿下有所不知,這銀打磨起來難度較高,說不定會……”

“那就多試幾次,銀比銅要軟些,想必打磨起來應該比較省力吧?”李月辰回答道,“失敗也無所謂,總之先多嘗試幾次。”

“是!”院士們點頭答應下來。

實際上,這個年代,銀可能比金子還要更貴一點,因為銀在這個國家更少見,這也是為什麽李月辰要求倭國多上貢銀礦石的原因之一。

告訴他們嘗試打磨之後,又讓其他的木匠和玻璃匠著手開始制作其他東西,比如說暗盒,鏡頭以及酒精燈和拍攝暗箱等等。

照相機本體其實不大,但其中有很多精細的設計,對這個年代的工匠來說,還是很有挑戰性的。

所謂的挑戰性並非來自於技術方面,而是不同行業之間的合作。

單論技術,這些能工巧匠都能做出巧奪天空的產品,但不同行業之間的碰撞,也是從到了李月辰手下才剛剛開始的。

雖然彼此都有交流的欲望,但碰上一些需要改動或者其中一方退一步的方面,仍然免不了要爭吵一番。

其實爭吵還算是好的,吵著吵著動起手來也不是不可能。

但因為這些人下手都有輕重,而且並不會因此結仇,所以李月辰就沒有管過,有些時候,男人之間的友誼確實是有可能通過拳頭打出來的。

這一點男女之間就有很大的不同,李月辰清楚的記得,曾經大學社團裏的一個學姐,跟她的一個同系的同學就很不對付,互相之間從不說話。

當時她就有些好奇的問學姐,跟那位同學是不是有什麽矛盾,然後才知道原來兩人是小學同學,當年打過一次架,之後的十幾年裏就彼此之間一句話都不說了。

這讓李月辰感到有些驚訝,因為男孩子之間打架,經常是打完之後五分鐘就和好了,很少見到這種因為打了一架就徹底斷交的。

總而言之,工匠們之間動手打架,李月辰是從來不管的,只是告訴他們,打架可以,但是不能把人打殘打死就夠了。

說實話,這年代想要讓法律足夠完善都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有尚武之風,並非壞事。

還是那句話,實際上漢人也算是戰鬥民族,民風同樣彪悍,就算是東都長安這類一線城市,因為“你瞅啥”打起來的例子也是屢見不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