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敬神如神在

青川駝山,地勢險峻,風景獨秀,其中最高的一座山峰,高達數百丈,遠遠望去,如同一株直入雲霄的青松古樹。

而在這一株青松古樹東邊不遠處,有兩座山丘,南北相對,南邊的小些,北邊的大些,形如駱駝背上的兩只駝峰,周邊地勢也顯得較為舒緩,仿佛是一只巨大的駱駝,臥在樹下休息。

這樣的景色,也就是駝山地名的由來。

昊天宮,就建立在北面駝峰峰頂之上,宮中以“昊天上帝祠”為中心,前後左右,分別建立起玉皇殿,七寶閣,聚仙樓,龍湫池,東西配殿等等。

大規模的殿堂樓閣,共有五六十座,綿延覆蓋著整個峰頂,倚風攬雲,氣象萬千。

這座宮殿群是宋哲宗皇帝年間建造的,離如今也還不超過三十年,紅墻黛瓦,金漆神像,既沒有因為年代久遠而破損,又多了幾許歲月沉澱的氣韻,營造出安詳莊嚴的氛圍,實在是文人騷客踏青歌詠,不可多得的好去處。

不過如今青州匪寨林立,那些達官貴人,儒生士子,也沒有誰敢到深山中來上香遊玩了,整座宮殿群,都被身材幹瘦精悍,勁裝打扮,戴著頭巾的漢子們占據。

他們盤踞在各處殿堂之內,每日念咒灑掃,苦修法術,有時成群結隊的祭起一些飛梭法器、銅絲刀網,滿空盤旋,碰出火星,叮叮當當好不熱鬧。

若是有人法術上摸到了更進一層的關隘,便會前往昊天上帝祠,得到了他們總教主的指點後,才能踏踏實實,徹底邁出那一步。

總教主方臘,盤坐在蒲團之上,背對昊天上帝神像,面朝門口,一縷陽光斜射進來,照在他身上,渾身上下樸素的白袍,都洋溢著溫暖的光陰。

他頭頂方巾裹發,胡須有些繚亂,五官略顯消瘦,但高鼻朗目,雙眉如劍,氣勢十足,指點門徒修行時,微微沙啞的嗓音,能給人帶來無與倫比的安心感。

就在門外幾名徒眾按照他的指點,席地而坐,當場入定的時候,一個紅袍大漢,勢如猛虎,行走帶風的來到這裏。

“石寶拜見教主。”

方臘說道:“石護法,什麽事?”

石寶送上一封書信,等方臘看過之後,解釋道:“這封信是昨天晚上就已經出現在寨子裏的,我們先檢驗了一番,信上沒有什麽手腳,至於那所謂的神蠱子蟲,我們也找了些官兵試驗,與信上所說,分毫不差。”

說話前,石寶掏出一件折成小塊的衣物。

方臘面露訝然之色,接過去,用手指撚了撚:“果然是活物,這樣的蠱蟲,從前聞所未聞,梁山居然能得到這等神物,真是得天眷顧啊。”

“但是梁山要用神蠱母蟲為餌,把天下的義軍頭領都引到青州來。”

石寶焦急道,“青州是我們的地盤,他們這樣的做法,未免欺人太甚。”

方臘垂眸沉思,從容說道:“他若是在梁山,請天下義軍頭領聚會,能有幾個人敢去?”

大家雖然都是要殺狗官,抗皇帝,但要說他們彼此之間就一定是同道中人,能互相有什麽信任,那也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梁山不但是關洛陽老巢,而且地勢對外人十分不利。

反觀青州,地勢奇險,高山深谷,茂林溝壑,來赴會的人必定都是高手,假如發現事情不對,想要脫身,那是輕而易舉。

石寶轉念一想,神色稍緩:“而且在外人看來,青州匪寨勢力錯綜復雜,彼此之間不是同一條心,那些人假如要來赴會,也會更安心一點。可是,梁山指明要我們背後的人赴會,恐怕是察覺到教主的存在。”

方臘說道:“這也不奇怪,梁山和青州畢竟太近了。他們能猜到青州勢力,盡歸我管,還敢把聚會之處放在這裏,也算豪氣,具體地點是青州哪處?”

石寶面色古怪:“按戴宗的口信,時間本月十五,地點就在千佛窟。”

方臘怔了怔:“好個關洛陽!”

所謂千佛窟,指的就是駝山南部的那座駝峰,從南北朝、隋唐以來,陸續有僧人在那裏鑿石造像,大大小小的佛像,數不勝數,直到唐朝末期之後,這種事情才漸漸少了。

造像的人已經歸於黃土,經他們之手雕琢出來的石像,卻成就了青州八景之一,駝嶺千尋,千佛石窟的美名。

對尋常百姓來說,山路崎嶇,天梯環繞山體,要在昊天宮與千佛窟這兩座山峰之間,上山下山,還算得上是遙遠艱難。

可是對一流的術士、武人來說,皆能從山頂上騰空而行,昊天宮與千佛窟之間,不過就只是相隔數裏罷了。

方臘站了起來,走出昊天上帝祠,一路踏出宮門,眺望千佛窟。

“會選在這個地方,可不像是無意之舉,看來他們不但看出青州二十八寨背後有人,還隱隱知道了我所在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