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犯罪心理分析

案件迅速成立了專案組,基本上縣局把東坡村案子專案組撤下來的人,都組入了這個專案組。

(東坡村命案專案組現在還沒撤,還留了幾個人,處理後續的文書。)

現場勘查過程中,倒是在韓珊的屋子裏找到了幾個人的毛發,已經抓緊去做DNA比對了。不過,這裏是酒店,有未知人員的毛發是很正常的事情,想通過這個破案實屬碰運氣。嫌疑人既然懂得掩飾指紋,對於其他的痕跡應該也是懂一點的。

下午兩點多,專案組在一樓開了個會,這案子需要大量的辦案人員,理論上說,比東坡村的案子還要麻煩,要迅速查出來每個人的背景與矛盾。

除了遊少華、陸令和青山之外,其余14個參與考核的人員被拉了壯丁,負責各種基礎工作。鑒於這個案子有些邪門,已經有四五人提出要退出,但是遊少華說了,必須等這個案子辦結了才能做選擇。

……

東坡村的案子,雖然一開始,涉及人數上百人,但是並不需要采取強制措施,因為不是突發案件。

而這個案子是突發案件,現場目前一共有13個人,老板這一方3人,教師夫婦2人,余士可一方8人,怎麽處理?

全作為嫌疑人,傳喚24小時都沒有問題,但是24小時之後呢?放?

真兇在這13人裏,誰敢隨便放?

法律辦案時限就這麽多,如果沒有證據,不放難不成還能都刑拘了?

13人,還包括一堆大學生,包括兩名老師,沒有任何證據就刑拘,誰也不敢。

比如說,刑拘余士可,倒也不是說不行,畢竟她是組織者,嫌疑最大。那麽其他12人呢?

傳喚時間,是從帶回公安機關開始計算,這會兒暫時滯留的時間雖然不計入辦案時間,但專案組已經初步處理了現場,兩具屍體也都帶走了,13人也必須早點帶回公安機關。

只有帶回去,才能真正意義上的詢問。

“陸令,你對這個案子,有什麽看法?”從這裏回縣局的路上,遊少華和陸令一個車,問道。

“嫌疑人在炫技”,陸令沉思道:“正偷著爽呢。”

“啊?你為啥這麽覺得?”遊少華有些好奇。

“我們現在所做的,似乎每一步,都已經被嫌疑人預判到了。他不僅了解警察的一些偵辦思路,而且了解得非常深刻。這個案子,可能我們現在做的事,他都預料到了一部分”,陸令的警察經驗並不是很豐富,他感覺自己的思路追不上嫌疑人:“反正我覺得是這樣,這案子不一般,嫌疑人是專門研究過的。”

“你居然這樣認為?”遊少華開著車,若有所思:“也許如你所說,這不是常規案件。”

“嗯,一般來說,兇手會刻意想要躲避偵查,這個可以理解。問題是,這個密室殺人案,有必要嗎?他直接走掉,不好嗎?這樣設計一個他以為天衣無縫的密室殺人案,只會給他留下致命的隱患”,陸令似乎並沒有啥壓力。

“看你的意思,有些瞧不起這個殺手?”遊少華有些納悶。

“不是瞧不起,而是客觀陳述,他在挑戰所有的專家”,陸令開始逆推兇手的心理:“在我看來,這是一個有些中二的少年。中二不代表一定善良,任何性格都可能出現極端的。”

在陸令看來,姜媚案件難度更大,越簡單的才是越復雜的。

“中二?這詞我聽過幾次,具體是啥意思?”遊少華問道。

“自我意識過剩,用我的話說,就是天真爛漫的人,不願意接受社會的毒打,想直接強行突破到返璞歸真,而走火入魔”,陸令道:“大部分的中二少年都是善良的,心中有光,但是少部分就搞極端了。”

遊少華順著陸令的思維想著,點了點頭:“我們被一個腦洞打敗了?”

“打敗不至於,一定是我們有思維的漏洞。如你所說,他一定是源自一個超強的腦洞,這個腦洞卡在了我們的思維的正常思考方式之外”,陸令道:“我覺得,他可能早就有了這樣的腦洞,並且迫不及待地想去實現它,如果這個案子在我們這裏成為懸案,他不知道會有多大的成就感。”

“照你所說,這是反社會人格。”

“嗯,只不過反社會人格分為很多種,這種異常人格,可能源於很多原因。有的是意志力薄弱,有的是情感缺失,還有的是自卑或者抑郁,除此之外還有偏執、喜怒無常,甚至有的人希望通過犯罪來自我實現。我們無從分析兇手是什麽目的,從設計密室殺人案這件事來說,兇手可能是自卑或者尋求自我實現。”陸令解釋道。

“自我實現我能理解,自卑是什麽情況?”遊少華還挺喜歡和陸令聊心理學的,能學到不少好玩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