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人生八階段

陸令沒有急著走,他還是看了一會兒這小男孩走的時候的狀態和表情。

男孩的樣子看著不開心,但陸令知道,那並不是生氣,而是一種委屈。

看到這裏,他又看了看父子在玩具城的監控錄像。

玩具城的監控比較多,這邊孩子多,商場也怕擔責任,攝像頭就密集一些。只不過由於人有點多、嘈雜,基本上聽不清他們在說什麽。

“陸令”,王悅看了看手機:“咱們走吧,這的監控沒啥意義,抓緊出去找。”

“王哥,你先出去跟他們找吧,我在這裏看一下監控。”陸令道:“麻煩了。”

“那行”,王悅轉身就走。

陸令不是他們單位的人,王悅也懶得管,在他看來陸令這是做無意義的事情,但現在什麽都沒有找人要緊,所以他也不會和陸令爭論。陸令也看出了王悅這麽想,但他也不在意,找人要緊,只是他有他的方法。

現在出去找人,五個人找和六個人找區別不是很大,而能夠對孩子多一些了解才是最重要的。

很多人對孩子的成長,只知道一個青春期,實際上並不是如此。

多數家長最大的問題,就是完全忘記了自己的幼兒時期,只知道以大人的眼光看待問題。

心理學家埃裏克森提出過人生發展八個階段。

6歲,已經開始步入第四階段。

0-18個月,主要是建立信任,讓孩子多一些信任感,人生發展過程中,更容易產生希望。

18個月-3歲,主要是讓孩子產生“我”地意識,不要什麽都強求,要給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

3-6歲,孩子開始產生“目標”,即孩子會主動性地做一件事,並且制定計劃,比如說可以堆積木、拆解並嘗試組裝玩具。這個階段,父母應該對孩子的創造力加以肯定,讓人格形成自信的品質。

6-12歲,孩子開始進入學校學習,如果孩子能順利完成老師和家長布置的學習任務,就容易提高自信心,反之會自卑。

很多家長把握不好孩子的能力,且在六歲之前就大量填鴨式補課,遏制了孩子“自主”能力的生成,孩子在6歲便可能陷入第一個成長危機。

多數孩子所謂的叛逆期,並不是說到了這個年齡才開始叛逆,只是因為青春期激素的分泌、身體的成長,初步有了叛逆的能力。

直到25-50歲,人類才進入真正的成年期,這已經是人生第七階段。

陸令看著孩子的言語,因為小男孩說話慢,陸令也能讀懂一些唇語,所以基本上知道二人在說啥。

很顯然,孩子的父親沒有把這個事當什麽大事,就覺得孩子無理取鬧。而孩子說的是,他在周末的補習班裏,獲得了好成績,爸爸答應給他買玩具的。

孩子父親表示出了不樂意,說孩子不懂事,而且還把孩子罵了一頓,說幼兒園因為病毒原因,暫時封校,他周一請了假,出來陪孩子逛商場,已經夠意思了。還說家裏現在已經很困難了,這傻孩子怎麽還要玩具?

不僅如此,還有幾句本地方言,陸令看得出來,不是好話。

什麽“犢子”啊之類的。

孩子憋屈地要流淚,父親卻不管不顧,拉著孩子的手就要走。

男孩在被拉走的第一瞬間看了看玩具城方向,接著,再也不看那邊,任由父親拉著走,已經心灰意冷。

這種情況下,孩子的自我意識比較充足,往往想的是,跑的遠遠的!

對於6歲的孩子來說,他雖然有目的,但僅僅是一種本能的目標,無法形成有效的計劃。

考慮到孩子還沒有上學,應該還不到往同學家裏跑的層次,所以,孩子的奔跑只會有兩個方案。

一個是往疼愛自己的姑啊、姨啊家裏跑,另一個是往家的反方向跑,因為本能厭惡。

分析到這裏,陸令立刻給報警人打了電話,詢問了一下家裏親戚情況、孩子是否知道家在哪個方向這些事情。

家長說這附近沒親戚,他經常帶孩子來這裏玩,家距離這裏很近,只有兩公裏,今天是騎車帶孩子來的。

陸令打著電話的過程,已經下了樓,判斷了一下方向,直接掃了一輛共享電單車,向著這個門出來之後、遠離報警人住宅的方向騎去。

因為要逆行,所以開車肯定是不方便的,這會不是上下班時間,陸令騎得很穩。

騎了幾百米,他就呼喊了一下周圍的人,問有沒有人看到一個穿藍色衣服的孩子剛剛過去。

這邊有個賣烤紅薯的大爺,旁邊圍了好幾個人,有一個人一聽,表示自己看到了,一個小孩走走跑跑,邊跑邊哭。

陸令一聽,立刻順著方向往那裏騎,騎了二百多米,就在一個路邊看到了孩子,正坐在一家店的門口,滿臉的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