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撕開歷史的一角

中午時分。

陸令疲憊地搖了搖頭。

不行。

也許是他催眠技術不到家,也許是這種事對於這幾個人確實沒有太深刻的記憶痕跡,當初村子裏去救人的四位,有三位成功被催眠,卻沒有人回憶到什麽重要線索。

至於唯一一名沒有被催眠的人,倒也不是不配合,主要是這位大叔過於單純,沒有什麽想象力,幾乎無法被陸令引導……

村支書也表示這個人確實就是這樣,村裏的老好人。這個村村風還是不錯的,這位在這個村子裏也屬於絕對的熱心腸,當時村支書喊人去救人,他一點都沒猶豫,把家裏的被子都抱了出來。

回憶內容最多的就是村支書,因為他後期還幫忙處理了一些後事。

據村支書所說,當時因為太冷了,大家忙到最後的時候,不少人都凍得受不了,人都被救走之後,他們四人和附近救援的村民都紛紛離開了現場。

從村支書這裏,唯一發現的一個比較特殊的點,就是當時他們到現場之後,車內乘客的自救進度不高。

白松是接到了王亮的電話才去的現場,而王亮是看到了新聞才通知的白松。白松去現場就用了二十分鐘,這麽算的話,到現場,起碼已經發生事故25分鐘。

按理說,25分鐘的時間,車子裏大部分人早就爬出來了,爬出來的人,早就應該嘗試去救人。

然而,真正意義上的救援,是白松等人到了才開始,村支書等人當時還拿了厚厚的棉被,去的稍微晚幾分鐘。

25分鐘……

陸令對這種事故是有體會的,他們前天才剛剛見到了一起交通事故。這一起事故,等他們到的時候,救援就只剩下了尾聲。

任何一名乘客,都不傻,尤其是農村人,遇到災難的時候,神經比很多城市人都要粗大,不會過於恐慌,大部分人都會考慮自救和救人。

這就存在了兩個問題,第一,新聞為什麽那麽快?關於新聞的報道,當時查了一下,是有司機路過,報了警,順便把新聞報給了當地電視台。很多地方電視台都有獎勵機制,遇到大新聞報給電視台之後,能領取獎勵金。但電視台並沒有到達現場,這麽快就報道,實屬特殊。

第二,自救為什麽那麽慢?到底是什麽原因,阻礙了前期的救援?

這些問題,當時都沒人覺得是問題,現在仔細想想,就不對了。

之所以沒人發現問題,主要是因為沒有一個人貫穿事故始終。

這事故一共分為四個時期。

第一時期是事故初期,只有大巴車內的乘客在現場,因為車身變形、玻璃破碎,所有人第一反應都是懵了。懵完之後,本能的求生欲讓部分傷情輕、位置好的人先出來了。這部分人有人報警,有人去附近村裏喊人,有人在原地救援。

第二時期是事故前期,這會兒第一批救援的村民已經到了,後來白松等人也到了,把活人都救了出來。

第三階段是事故中期,正式的救援部隊都到了,一直到最後把屍體也都帶走。然後白松等人也跟著走了。

第四階段是事故後期,也就是把車子帶吊起帶走以及其他後面的事情。

當然,這些東西,目前來看都不算重要線索,新聞快和自救慢,都能勉強解釋。考慮到每一起事故都是無數巧合的結晶,這些都不算什麽。

“如果現在就能被我們發現問題,那……”燕雨算是鼓勵了一下陸令,“沒事的,我們還有很多方向。”

“我沒事,”連續催眠三個人,陸令稍微有些累,也不需要鼓勵,“燕隊,我們接下來幹嘛?”

“先去鎮上吃點東西,然後……”燕雨說著話,村支書又出現了。

陸令是先找的村支書,再找的後面三個人,村支書已經消失了倆小時,這會兒突然過來,一臉的笑意:“我聽說忙完了,忙完了就得吃飯!”

燕雨看了一眼陸令,陸令連忙轉頭。

回絕?他可搞不定。

“我們中午有重……”燕雨開始想辦法推辭。

誰知道,村支書根本不吃這一套,他環顧了六人,發現石青山看著最憨厚,上去就拽住石青山的胳膊就往外走。

要是對比力量,村支書肯定拉不動青山,但現在不是力量的事情,這是妥妥的道德綁架。石青山看著一臉誠懇、兩鬢有白發的村支書,哪好意思用力?不得不被拖著就往外走。

沒轍,面對如此熱情的村支書,四年前白松等人逃掉了,燕雨等人可是沒逃掉。

燕雨不想違反規定,就只能找陸令。因為陸令在這附近當過警察,肯定更熟悉一些。

陸令沒辦法,上去拉住了青山,和村支書說:“叔,我們確實有急事要走,您看這樣,下次我們來,一定嘗嘗您的手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