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以啟山林

徐懷大鬧獲鹿堂,大半個月過去北寨都沒有什麽動靜。

這二十多日來,除了通過肩挑背扛,往金砂溝運入兩三千斤糧食作為補給外,蘇荻與她父親蘇老常、徐心庵的父親徐灌山牽頭,又將諸武卒家小在南寨之外所佃種的田地都清退掉。

不過,諸武卒家小總計有百余口,這麽多人不能閑在那裏。

一來閑不住,二來人閑是非就多。

南寨位於玉皇嶺中峰盆地之中,地勢要比青柳溪沿岸高出五六十丈,沒有溪澗流過,上百年來,徐氏先人在山間因地制宜的修造大大小小數十座陂塘蓄積雨水,灌溉盆地裏一兩千畝耕地。

事實上,南寨人丁繁衍四百余口,可開墾的土地資源太有限,就算沒有徐仲榆等人從中作梗,蘇荻與諸武卒家小也無法從南寨附近租買田地耕種。

而玉皇嶺的南坡、西坡地形太陡,崎嶇不平,又到處都是石崖、石地,想要因地制宜開墾坡田也很難。

唯有東、北坡地勢平緩,卻是上房徐幾家所控制的畜牧草場,斷不可能輕易容許諸武卒家小過去開墾土地。

想要獲得獲得足夠安置諸武卒家小的田地,蘇老常、徐灌山等人只能打玉皇嶺西面那片山地的主意。

這座叫獅駝嶺的坡崗,整體上地勢比玉皇嶺的東北坡險陡崎嶇,比玉皇嶺的西南坡卻要好一些,但可惜也沒有現成的溪澗環繞,距離水源較遠,開墾旱地只能靠雨水澆灌。

獅駝嶺早年也有一些零散的人家居住、耕作旱地,但除了跟鹿台寨一直以來都有爭地的矛盾外,更因為桐柏山匪患漸劇,零散人家聚不成勢力,最後都被迫遷走。

獅駝嶺遂成為徐氏控制、徐氏族人采藥打獵的山林地。

獅駝嶺真要開墾,還是能挖掘出一些耕地資源的,但徐氏在玉皇嶺立足四五代之後,耕地草場等資源都集中到上房徐幾戶手裏,已經沒有從深山老林裏摳土地的動力了。

上房徐掌握富足的資源,更願意在淮源鎮、泌陽城裏擴張買賣。

而獅駝嶺作為整片山林不進行開發,更有利他們控制,而不是開墾出一片片山田,分散到各家各戶手裏;即便是他們組織人手進行開墾再佃種出去,收成也非常的有限。

另外,還有族人散居出去後,有不利控制的弊端。

諸武卒家小迫於形勢,擰結到一起,就具備成片開發山田的條件。

徐武富起初也派人跑過來說獅駝嶺是族產,但族產山林荒地如何開墾,開墾之後應如何交納錢糧給宗族,以及如何購買族田,徐氏在桐柏山立足一百五六十年早形成定規,不是徐武富能只手遮天的。

徐武富、徐仲榆等一定不許,蘇老常、蘇灌山還可以要求召開宗祠大會,召集全徐氏的當家男丁出來講事。

徐氏最早是在鹿台北寨立足,東寨、西寨以及南寨也是這麽一步步建立起來的。

而近二三十年來徐氏人口繁衍,早超過玉皇嶺的承載極限,大量丁口被迫外出尋找生計,下房徐很早以來都有開墾獅駝嶺的呼聲。

上房徐這些年也不敢明著反對,但沒有上房徐的錢糧支持,下房徐被牽著鼻子走,凝聚不成力量,之前還沒有誰能做成這事。

諸武卒家小老少百余口,又有從柳瓊兒那裏借貸來的五百多貫錢,用於購買耕牛、騾馬、農具、糧種,進入獅駝嶺砍伐樹林、平整土地、修建蓄水陂塘及道路。

他們甚至還從四寨雇傭百余青壯過來幫忙建造寨子屋舍,徐武富、徐仲榆等人還真不能明著反對,只能看著獅駝嶺東坡飛快的冒出一座小型村寨的地基來。

當然,這一切的根本,就是徐武江他們下定決心在金砂溝立足。

獅駝嶺是金砂溝東面的門戶,就隔著一道山崗,中間要能開僻小道,腳力健的走一個來回僅需要一個時辰;諸武卒家小能遷入獅駝嶺,甚至光明正大的借助鹿台寨的人力建造圍寨,到時候與金砂溝有如表裏、互為援奧,就有立足之資。

這也是徐懷大鬧獲鹿堂之後第二天,徐武江親自潛回南寨,與蘇老常、徐灌山等人商議決定的;徐武江也與諸武卒家小裏的主事人見面,將人心進一步聚攏起來。

不管是逃軍,還是投匪,都是朝廷不容的大罪。

只要最初人心沒有散亂掉,這時候何去何從,各家的主事人以及諸武卒除了跟徐武江一條路走到死,已經沒有其他選擇了。

篳路襤褸、以啟山林。

最初條件當然艱苦,但好在諸武卒幾乎都是赤貧人家,沒有吃不了的辛苦,十數日過去,就先在獅駝嶺東坡的一處山坳裏搭建出四五十座窩棚,大家也陸續都從南寨搬了出來。

徐武坤自然也是跟徐武磧、徐武富他們徹底的分道揚鑣,跟著舉家遷入獅駝嶺,他與徐武良不管開墾田地、修建寨墻屋舍的雜事,主要是與徐懷一起巡視山林;在諸武卒家小忙碌一天之後,他們還會組織青壯在將晚時進行操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