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亂夜

徐忻雖然被充軍到嵐州,消息閉塞,也一直沒有機會與家裏通信聯絡,但從一道充軍過來的桐柏山卒那裏,也是知道徐武富父子死後,徐武磧更名陳磧,跟隨知州董成到州衙任吏,擺明了是不與下房徐出身的徐武江、徐懷他們同流合汙。

徐忻剛才有留意徐懷身邊的人,他見這個中年漢子身形削瘦,卻有一種說不出的梟勇淩厲氣勢,他還暗暗揣測這到底是什麽人物,怎麽都沒有想到會是徐武磧。

“五叔!你,怎麽,也在這裏?”徐忻瞠目結舌盯住徐武磧,舌頭都有些打結,完全搞不清楚是怎麽回事。

“有太多事此刻沒有時間與你細說——契丹騎兵剛剛突襲了勝德門,天雄軍四萬將卒已經被封堵在城中,生死存亡於一線,而葛懷聰等將又貪鄙無能,我們絕不能將殺出重圍的希望寄望在他們身上,”徐武磧沉聲說道,“你能不能全力助徐懷掌控北城墻兩百將卒不出一絲意外,為大家脫困多爭得一線生機?”

徐武坤、周景、徐勝等人在獲鹿堂任教習,性格不一,給徐氏子弟的印象也就各不相同。

徐武坤為人和藹,私下又偏向照顧下房徐子弟,下房徐子弟便待他親切,但像徐忻、徐忱等心高氣傲的上房徐子弟,卻多少有些瞧不起他。

而真正令諸子弟又敬又畏的,則是收拾頑劣子弟從不手軟以及無論見識、能耐、亦或手腕都叫人折服的徐武磧。

長期以來深入骨髓的這種敬畏,自然也就帶來下意識的服從。

“好!”徐忻心裏震驚歸震驚,但還是毫不猶豫應承下來。

都是桐柏山卒,徐懷目前又手持“尚方寶劍”,在潘成虎等人的協助下,最容易控制。

鄉土觀念所內生的凝聚力,也基本上不會叫身處最底層、性情相對樸素、交際也極簡單的桐柏山卒起什麽異心。

甚至直接拉著他們造反,只要有人跟從,絕大多數人都會出於從眾心理而盲從;這跟當年這些人頭腦一熱,都跟著落草為寇的道理一樣。

不過,北城墻這兩百兵卒,桐柏山卒僅占到三成,情況就有些復雜。

情況突然發生這麽大的變化,不是桐柏山出身的兵卒,他們內心則有著回歸原有營伍才能安心的迫切念想。

徐忻即便全心全意配合,也很難保證盯住每一個人。

而一旦有人開小差逃走,或者跟以前的老鄉或同僚接觸,隨隨便便就會將這邊的事情泄漏出去。

到時候即便葛懷聰暫時不會幹預這邊,在這個節骨眼也很可能不會跑過來強行討人,但登城道的秘密卻會提前泄漏出去。

而等到最終要出城逃命時,這支人馬也最難保證能始終收攏在一起,不四散潰逃。

見徐忻願意全力配合,徐懷就當即走到北城墻戰棚這邊來,高舉令箭,對這些兵卒訓話:“田志常等人臨陣脫逃,監軍使院奉命將他們拿下嚴加查辦。爾等將新編一隊,以韓奇為都將,徐忻為副都將,下城專事工造。倘有不服從者,定嚴懲無饒!”

除了韓奇、徐忻為正副都將外,徐懷還將五名鑄鋒堂衛、十名院卒混編入這支工輜都隊,然後將他們帶下城墻,專門負責在內圍破拆屋舍,搶築登城道,也同時能確保他們暫時沒有接觸外界的機會。

時間太過緊迫,這邊事情決定好,徐懷就讓韓奇、徐忻直接帶著人抓著繩索滑下城墻,他還考慮調兩百名桐柏山卒編入工輜營。

這麽做除了保證修造登城道有足夠人手外,還要大幅提高桐柏山卒的占比,以便在被敵騎沖散時,大部分人還能往指定地點聚攏,而不是四散逃命。

登城道的修造,就是拆屋取材最為便捷,同時也方便在西北角樓下清出一片空地出來。

這樣在最緊要時,可以利用外圍的狹窄街巷遲滯敵軍的追殺,而同時能容納更多的人從登城道撤走。

……

……

徐懷與徐武磧他們下了城墻,潘成虎也正好帶著人手趕回來。

潘成虎剛才沒有爬上城墻觀望形勢,諸多犯禁將卒看到敵襲警鐘敲響多倉皇趕回駐地,他想著多捉一些桐柏山卒回來。

當然,徐懷之前就預料到這一切,潘成虎在看到勝德門陷入沖天大火後,也能猜測城外到底是怎樣一番情景。

“契丹多少援兵過來?”潘成虎看到徐懷,急切問道。

“與我們預料的相差無比,蕭林石被貶為群牧官,僅是從應州率三千騎兵回援……”徐懷沒時間跟潘成虎詳細說太多,站在前院馬不停蹄的分派任務。

徐武坤還是要前往行轅,守在朱沆跟前,以便能隨時知道葛懷聰等將做怎樣的決策,以及天雄軍在各個方向上的情況。

兩百院卒早已經分作四都兵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