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交換

在迷濛的細雨中登上塬頂,陳子簫、蕭燕菡看到徐懷穿著蓑衣坐在砦墻外的山崖,柳瓊兒撐著一把素色油紙傘,身姿娉婷的站在徐懷身邊,也不知道南面的山峽裏有什麽值得他們如此專注的看。

扈衛攔住陳子簫與蕭燕菡的去路,示意他們將隨身攜帶的兵刃交出來。

徐懷朝扈衛揮了揮手,說道:“我還沒有擺這個譜的資格,莫要怠慢了客人。”

陳子簫、蕭燕菡走近過來,才看到烏敕塬南面的山谷裏,有數百人正在披著雨蓑勞作,打量片晌,這些人似乎在修飭往南延伸的峽道。

陳子簫看著眼前一幕,疑惑的問道:“赤扈人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攻陷遼陽府,還在遼陽收降數萬渤海兵、漢軍,現在差不多能斷定赤扈人入秋後就會悍然南下,你大概沒有長期盤據西山的打算吧?”

“下雨天打孩子,閑著也是閑著……”徐懷笑道。

烏敕氏包括蕃兵健銳在內,最終有七百人選擇留下來,此時還有一千三百余俘虜,加上陸續從朔州城轉移進山的胡族婦孺,規模已經不小了。

而此時距離馬兒膘肥體壯的秋季已經沒有幾個月了,赤扈鐵騎隨時都有可能南下,徐懷不可能在烏敕塬附近組織開荒、種植粟谷,也不可能在附近尋找礦脈開爐煉鐵,但這麽多人單純養起來,非但不會叫他們感恩戴德,反而會滋生諸多不必要的是非,甚至變得混亂起來。

等到需要大規模轉移時,這些人就會變成極大的包袱與負擔。

因此,烏敕砦及附近的柵寨隨時都有可能會放棄掉,徐懷還是將所有人都編混到工輜營之中,在烏敕砦周邊開山辟路、修造柵寨——這麽做,不僅要讓這麽多人更嚴密的組織起來,讓所有人都習慣於嚴格的管束、繁重而有規律的勞作,同時還有利於加強編入工輜營的年老桐柏山卒,與胡族婦孺、烏敕氏族人的聯系、融合,甚至還能吸納一些在原有部族掙紮在底層、飽受欺淩的俘虜。

也唯有如此,才能在必要時,這麽大規模的人口才能跟著桐柏山主力轉移,而不是拖累主力的步伐。

左右山石皆濕,而陳子簫、蕭燕菡又是冒雨登塬,徐懷便邀他們直接進砦子說話。

四月中旬之前整個朔州就沒有下幾滴雨,卻是這半個多月來連下幾場大雨,天地青翠起來,不再灰蒙蒙一片。此時細雨迷濛,天氣還沒有炎熱起來,就仿佛走在桐柏山中。

徐懷此時在陳子簫、蕭燕菡面前,也不再掩飾他的一些打算。

“你要將這些人都遷往桐柏山?”蕭燕菡有些不可思議的瞪大黑白分明的眼睛問道。

“這全賴陳爺在桐柏山做的好事啊。”徐懷淡然說道。

陳子簫知道徐懷是說桐柏山匪亂雖然持續時間並不算長,卻對桐柏山造成難以彌補的重創。

陳子簫眼睛瞥望迷濛雨中,岔開話題問道:“你以為赤扈人一旦南下,戰線極有可能會直接推到桐柏山前?”

蕭燕菡疑惑的看向陳子簫,不知道他怎麽就突然跳出這樣的疑問,他從哪裏看出徐懷就判斷赤扈人南下之後會直接殺至桐柏山下?

徐懷這次給蕭燕菡留了點面子,假裝不知的問陳子蕭:“陳爺為何有此一問?”

“南朝地廣人稠,人丁是契丹的十數倍,要是戰線不垮,河東、河北、京東南路、京東北路、京西南路、京西北路以及關中,都不缺能應募入營伍的丁壯,桐柏山裏多三五千人,還是少三五千人,沒有什麽意義,”陳子簫說道,“不過,倘若南朝在淮河以北區域絲毫抵擋不住赤扈人的兵鋒,所謂的防禦毫無抵擋的、被摧枯拉朽般摧毀,桐柏山的戰略地位就會驟然凸現出來,到時候桐柏山有沒有相對充足的丁口進行及時的征募,則關系到南朝能不能在江淮北部有效的組織一兩次防禦,遲滯赤扈人的攻勢。也只有避免江淮、荊襄等地過早陷落,南朝才有可能獲得喘息之機……”

“這是蕭剌史對未來中原戰局的判斷?”徐懷看向陳子簫問道。

陳子簫點點頭。

徐懷怔怔看著如青紗一般的雨霧。

這大概是他迄今為此聽到對未來局勢發展最為準確的判斷,可惜哪怕是像蕭林石這樣的人物,對即將到來的命運捉弄,也只能在晦暗、狹仄的犄角之中掙紮。

徐懷嘆道:“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陳子簫少時也喜讀詩文,但對徐懷這一句感慨卻前所未聞,越琢磨越覺得蒼涼悲切,幾乎感到快喘不過氣,近乎負氣的說道:“契丹或難逃敗亡,南朝有你在,未必沒有機會!”

蕭燕菡睜大眼睛詫異的朝陳子簫看去,對他這麽說心裏有很大不滿,但最終沒有吭聲說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