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匠人

徐懷早就有將史軫請來楚山的想法,只是擔心王稟那邊還需要人,就沒有作聲,卻不想史軫他見朝中求和之勢已成、擔心赤扈人再次南侵便是汴梁城陷之時,先一步找借口離開汴梁南下了。

徐懷對史軫的南下,心有掃榻之喜。

史軫南下是在周景護送盧雄返回汴梁之後,朱沆、王番會不會因此以為是他的緣故,徐懷也完全顧不得避諱,當即就決定舉薦史軫出任楚山縣丞。

從桐柏山匪亂到兩次北征伐燕,楚山大營聚集一批武將軍吏,但長於吏事者還相當有限。

蘇老常、程益、徐武良、徐勝等人可以說都各有所擅。

倘若徐懷僅僅是照著當世常規的手段治理一縣,對楚山縣也沒有超越當世正常州縣的期許,蘇老常他們當然是能夠勝任的。

然而徐懷對楚山(桐柏山)的期許太高了。

徐懷不僅希望楚山能成為江淮防線抵禦赤扈人的橋頭堡,建立起抵擋數倍強敵進攻的防禦體系,同時為了盡可能的減少他人所能施加的鉗制,還要保證楚山內部有著足夠強的軍事動員及物資生產潛力。

要實現這一目標,對吏事的要求就高了。

拿楚山外圍防禦來說,目前在青衣嶺、石門嶺及周橋驛築寨,並修橫穿桐柏山北嶺、大復山的淮源-青衣嶺道,將淮源與青衣嶺大營連接起來,僅僅只能說是將外圍防禦的框架與雛形搭建起來了,還很簡陋,遠遠談不上完備。

赤扈人再次南侵,河淮抵禦力量將徹底崩潰,赤扈人倘若驅使降叛軍強攻青衣嶺大營,是很難猝陷。

不過,赤扈人絕不是一根筋的莽夫,相反,他們在過去三四十年間橫掃大漠草原,積累了豐富的征戰經驗。

赤扈人見難以猝陷,倘若還想拔掉釘子,大可以將優勢兵馬進逼過來,在青衣嶺大營外修圍築營壘進行圍困,同時大規模制造投石機、攻城弩等戰械組織進攻。

以青衣嶺大營此時的規模及防禦能力,又真能抵擋住多久?

更不要說在光州失陷後,周橋驛、石門嶺作為楚山的東翼門戶,防禦比青衣嶺還要簡陋,徐懷手裏的兵馬又有限,分守諸寨,必然會大幅攤薄兵力……

其他事不提,短時間要如何提升,還要大幅的提升青衣嶺、周橋驛、石門嶺的防禦能力,這夠叫徐懷頭痛了。

在這方面蘇老常、程益、徐武良、徐勝等人還是有所不足的,甚至都未必能給徐懷出更多建設性的意見。

史軫卻擁有常人所不及的遠見與才幹,縣丞之位也是非他莫屬。

眾人對史軫也是服氣。

徐武江、徐武良他們未與史軫接觸過,但聽蘇老常、徐武磧、王舉他們說及二次北征伐燕時史軫就早早看出必敗之局,也是自嘆不如。

因為史軫初到淮源,與家人相見還不到半炷香的工夫,就被徐懷喊到縣衙後宅來,蘇老常當下便建議,眾人都到史宅飲宴,也不耽擱史軫與家人相聚。

“我這次南下,還邀了一名老友同行,正在新宅之中候軍侯一見。”史軫拱拱手,欠著身子穿靴子時說道。

赤扈人將軍事重心西移,但不可能放棄對汴梁外圍的封鎖,史軫找周景派人護送也是要冒很大的風險——徐懷猜想史軫在這個節骨眼上相邀同行南下的,絕非等閑之輩,忙站起來抓住史軫的腕子,說道:“卻不知是哪位了得之人願來楚山,我們快去相見!”

“我這老友名叫喻承珍,原為官家修造永濟塔所用的都料官,犯事革職,賦閑在家,他妻兒都死於疫病,也沒有牽掛,我便邀他同行來淮源——還有幾位在將作監及鹽鐵司修造案任事的老友,身份低微,現在朝中一片混亂,也沒有誰會念掛,都願意來淮源避禍,但他們都有家小在汴梁,還需要軍侯妥善安排!”史軫說道。

“史先生真是知我啊!我現在打瞌睡,就缺這些個枕頭!我即刻傳令周景作妥善安排!”徐懷哈哈大笑,挽住史軫的胳膊往外走,“我們去見喻大家——史先生可是說定喻大家留在楚山?”

永濟塔乃是天宣元年動工修建於汴梁城北的磚塔,前後歷時五年修成,總計十三層,徐懷之前去汴梁雖然沒有見到永濟塔,卻也聽朱沆、盧雄說及起來。

在當世建造一座十三層高的磚木建築,絕非將磚石木料一層層疊壘起來就能成的一件容易事;即便前朝有比之更宏偉精巧的建築,但也不能否認永濟塔是一座曠世之作。

喻承珍作為都料官,可能官職低微,此時還犯事被革去這低微的官職,但作為永濟塔的監造總管,在營造領域絕對是當世宗師級的人物。

將作監主要掌營造、修繕等事,而禁軍兵甲戰械的打造,則主要由三司使下屬鹽鐵司修造案所主管的作所工坊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