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三月之期

太嶽山地處河東之中,南北綿延四百余裏,絕非三五天所能盡覽。

徐懷與徐心庵等人出西城門後,也沒有往西進入太嶽山中,而是沿著丹水河東岸北上,觀望太嶽山東麓以東澤州盆地的形勢。

占據澤州中東部地區的澤州盆地位於太嶽山以東,北部乃是太嶽山脈往東延伸出來的支脈秦嶺(丹朱嶺)與潞州相望,南面乃太行山南段,東面乃太行山東南段山脈。

說是盆地,澤州中部、東部地區也是山地連綿起伏,但發源於丹朱嶺、從澤州中部橫穿南下的丹水河,作為沁河第一支流,從春秋時就得到很好的治理,沿線修造大量的河堰、溝渠,灌溉澤州中部、東部的耕地,養育晉城等縣數十萬民眾。

在過去半年時間裏,雖說州治晉城在劉致遠、馬思靜等將吏的努力下沒有陷落,但澤州盆地之內、晉城之外的陵川等大量城寨或陷或降,數十萬民眾或逃或俘,或慘遭屠戮。

徐懷等人沿丹水河東岸大堤北上,午後抵達距離晉城約四十裏外的小梅嶺,這一路途經二十余座村寨,基本上都剩下殘墟,田野荒蕪、長滿蒿草,大量的屍體暴露荒野,被鳥雀啄食露出森然白骨——天地間的鴉雀食得人屍,養得又肥又大,在半空成群飛過,呱呱而叫。

而這還不是最慘的。

虜兵暫時北撤,之前大量逃往四周山裏逃避戰禍的民眾,得到消息後很快就會返回田園,等到三四個月後赤扈人再次南侵,等候他們的將是希望再次被徹底的摧毀,再一次墜落進慘絕人寰的苦難煉獄之中。

然而在昨日的宴席上,劉致遠、馬思靜等地方官員迫切的表示想要派出兵吏,招攬逃難民眾歸鄉,盡快恢復晉城等地的生產,徐懷都沒有辦法表示反對。

在小梅嶺小作休憩,眾人午後繼續沿丹水河往丹朱嶺方向挺進,日暮時進入前哨兵馬駐紮的塢寨,確認潞州境內的降附軍也基本上撤出去了,速度非常之快。

在丹朱嶺休整一夜,次日又將丹朱嶺幾處隘口走了一遍,然後從陵川縣境內借道折返晉城。

丹朱嶺說是澤州、潞州之間的界嶺,但作為太嶽山脈往東延伸的支脈,山嶺卻談不上多險峻,其間谷道山徑交錯相接,澤州難以倚之為藩屏,抵禦北部之敵,北面的潞州戰略地位要更高一些。

當然,戰略價值最高的還是“控帶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沖、控五原之都邑”的太原。

唯有守住太原,才有可能拒北虜於河東之外,進而控扼太行,勢侵燕薊,唯有守住太原,大越才能在黃河以北建立起一條抵禦赤扈人的有效防線出來——百余年前,大越與契丹在黃河以北頻頻血戰,將卒死傷數十萬眾,但最終能迫使契丹退兵,後續近百年兩國能大體維系和平,主要也是太原這一重鎮一直都在大越的掌控之下。

目前朝中迫切想先解太原之圍再論和戰,也是基於這樣的認知基礎之上。

再回到晉城,鄭懷忠所部大半秦鳳軍馬都已入駐城中。

晉城此時已無敵軍威脅,被困期間又從民眾之中招募大量的青壯參與操訓、守城,此時守軍就高達兩萬人眾,並無需從鄭懷忠所部抽調兵馬補充防禦。

再者,晉城糧秣奇缺無比,大量的屋舍又在守城期間被拆取磚木加強城墻守禦,大部分居民以及逃難進城的難民都只能席地食宿。

正常說來,鄭懷忠應該率其部經丹朱嶺直赴潞州,而不是進晉城休整。

包括秦鳳路軍兵馬在內,西軍東援就沒有打過硬仗、惡仗,虜兵北撤後還在鄭州一帶滯留一個多月的時間,更沒有休整的必要。

現在鄭懷忠其部前鋒、中軍兵馬卻進駐晉城,那當然是已經暗中跟景王達成一致了,並且以此拖延北上的時機。

徐懷回城後先趕往驛館參見景王,見著錢尚端眉飛色舞,問道:“錢郎君遇到什麽喜事,眉頭都要飛起來了?秦鳳軍馬怎麽都進城了,他們不應該直接前往丹朱嶺,考慮往潞州境內進軍嗎?”

徐懷不會說趙範在營舍前攔截他的事情,想來趙範及他身後的恩主鄭懷忠也不會主動和盤說出細節,那樣只會惹景王不滿,他這時候便裝作完全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情。

“待你回來,便要跟你說這事呢!”錢尚端拉著徐懷的胳膊,像初戀小情人似的熱切把他往屋裏拽,將前兩天鄭懷忠、趙範私下面見景王的場景,跟徐懷描述了一遍。

自先皇後病逝之後,太子、景王作為先皇後嫡出就不再受寵,仁明殿陳皇後所生的魯王、端王風光無限,這幾年一直都有換嫡的傳聞。

退一萬步,就算官家沒有換嫡的心思,景王上面還有太子壓著,朝中臣僚壓根就沒有幾人想過景王會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