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天門

徐懷黃昏在王章、史琥、烏敕海、牛二等侍衛的簇擁下,與王舉、徐武磧等人先抵達天門山,與周景、徐心庵、楊祁業會合。

天門山乃是呂梁山東麓邊緣處的一座陀峰,駝峰之後乃三十裏長的淩井溝峽谷,夾於兩山的峭壁高崖之間,形如天門——再往西便是千裏呂梁山脈的主體。

每逢山洪暴發,大水從呂梁山主脈傾泄而來,排山倒海般灌入淩井溝大峽谷,水石翻滾,聲勢駭人;大水過後,谷底被沖刷得青石嶙峋,明凈如鏡。

於峽谷東壁峭崖鑿山架木所建的棧道,最早始於隋煬帝受封晉王之時,其時還在天門山北側進淩井溝峽谷的位置建造關城,是謂天門關。

數百年過去,當年的關城早成殘址,山嶽峽溝卻還峙立在天地之間。

礙於當世條件限制,淩井溝棧道雖然歷代都有修繕,但還是又險又窄,入冬後天寒積有冰雪,人馬踩踏上去又濕又滑。

這一路急行,不知道多少人在途中摔得鼻青臉腫,也有不少將卒被跌倒的馬匹一同帶入深溝,摔得骨斷肢殘,甚至永遠的躺在冰冷的石溝裏。

天門山西緣時人有開辟一道盤山的狹窄石陘直達山頂,還在半山腰間的一座突出石崖上建有一座觀音閣。

觀音閣乃是一座僅有三間小型殿舍的院落,占地不到半畝,徐懷站在觀音閣西側石欄前,能看到下方的深溝裏,就有兩人一馬失足跌落其中。

棗紅馬沒能站起來,躺在谷底的積雪上哀鳴;兩名將卒也看不出傷勢有多重,這時候正安排人縋繩從棧道下溝底救援。

天門山是座駝形的石峰,山上幾乎沒有土壤,也沒有什麽草木;除了西峰人工開鑿出來的如石梯斜徑外,四壁峭滑,猿猴難渡。

徐懷他們從石陘登上山頂,也是光禿禿沒有什麽草木,卻能眺望四周的峰嶺山崗,也將淩井溝大峽谷最東側的地形都盡收眼底。

午時有雲州漢軍大營有斥候循例往淩井溝峽谷巡視而來,徐心庵帶著百余將卒扮作呂梁山義軍,殺出天門關伏擊了這支斥候小隊,隨後又劫下一支路過的運糧隊,將五十多輛騾馬大車連同牲口以及所運載的二百多石糧食統統拖回天門關。

徐心庵他們往“馬蜂窩”裏一捅,午後已成功吸引數百敵軍往天門關而來。

徐心庵他們除了將看似“緊要”的糧食,以及拉車的四五十頭騾馬,統統拉入天門關內側峽谷裏外,將五十多輛大車或拆散,或直接推倒在天門關外,形成屏障阻止敵軍。

淩井溝峽谷東面、南面、北面都是滑不溜湫的險峻石峰、高崖,也擋住敵軍登高窺探峽谷內側情況的視野。

徐心庵也只安排假扮義軍的百余兵卒,拿短弓、刀盾在屏障後與敵軍對峙,而其他抵達天門關的兵馬,統統都在內側的峽谷裏就地休整。

“待明日天亮集結精銳一氣殺出,可以趁潰直擊敵營!”徐心庵將他們之前商議的作戰計劃,告訴匆匆趕到徐懷、王舉、徐武磧他們。

“……”徐懷蹙著眉頭,擡頭看著午後陰霾下來的蒼穹,他們立身之處被一座巨石擋住,但風聲呼嘯,風雪有可能會隨時再次降臨。

“雲州漢軍大營,現在是怎麽一個警戒情況?”徐武磧問道,“有沒有可能,我們明天就派出三四百精銳從天門關追亡殺潰,李處林卻不會關閉寨門,而是派出更多的兵馬出來圍殺我們三四百精銳?”

徐心庵知道徐武磧的意圖。

敵軍圍困太原城一年,雖然沒有攻陷太原城,但在過去一年時間裏,驅使數萬苦役建造營壘。

最北側的雲州漢軍大營,作為李處林雲州漢軍的指揮所及輜重營,此時規模及堅固程度都不差於一般的城壘。

倘若不能靠計謀、奇襲奪門,他們就三四千人馬輕裝簡行進入太原,沒有帶一點的攻城戰械,想要在敵援趕來之前攻下雲州漢軍大營,難度不是一般的大——即便雲州漢軍大營裏的兵馬戰鬥力不會有多強。

徐心庵思慮著搖頭說道:

“我們扮作義軍出天門關劫糧,敵營所派圍追兵卒有限,目前並沒有引起什麽懷疑,但最北側的雲州漢軍大營還是加強了警戒。而李處林這人極為小心謹慎,哪怕他僅僅是為防止山裏的義軍襲擾,也很少疏忽大意,我們明日想趁潰奪門,可能性不高。”

“天雄軍突襲大同時,李處林他當時所統領的大同漢軍主要都部署在外城,他卻毫無猶豫建議蕭幹等人放棄外城,躲進內城裏,最終守到最後,”周景說道,“除了李處林小翼性子外,還有一點,我們需要注意,赤扈人在大同(雲州)的鎮南宗王府,可能今日已經得知我們突襲太原的消息——那顏木赤仍是赤扈宿將,他留守大同,手裏還有三千精銳騎兵,倘若傾力南下,最快將在兩天後抵達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