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大捷

戰事於午時就臨近尾聲。

陳子簫昨日率部轉戰巨陵鎮,連營帳都沒有紮下,僅僅是就地進行簡單的休整,拂曉就往巨陵鎮進攻而去。

楚山軍奪下巨陵鎮後,除了清剿鎮埠之中負隅頑抗的殘敵,接管巨陵鎮各處駐營、繳存清點物資,參與對北逃殘敵的圍剿外,戰事臨近尾聲,一隊隊俘兵也都押送到巨陵鎮進行看管。

對這一幕,鄭聰心裏極其不爽。

他沒想到在巨陵鎮頑強支撐大半月,令左驍勝軍、左神武軍傷亡六七千將卒都沒能啃下來的敵軍,就這麽輕易被楚山軍擊潰了。

倘若巨陵鎮一戰以首級計功,不僅最大的一塊戰功落入楚山軍的囊中,就連所繳獲的物資、戰俘,目前也在楚山軍的控制之下。

別的繳獲,鄭聰卻也不眼饞,最關鍵的還是良馬與戰俘。

左右神武軍目前就僅有兩三千匹戰馬,鄭聰眼前巨陵鎮一仗,大約有近三千匹良馬收攏過來,都臨時趕入敵軍在巨陵鎮所設的馬場裏。

此外,所俘虜的七八千敵卒,大多數都是經歷多年血戰頑強生存下來的精銳老卒,相比那些從田頭村寨強征過來的青壯男丁,是更為優良的兵源。

雖說左神武軍作為進攻巨陵鎮的主力之一,到最後不至於連一點湯都喝不著,但鄭聰掰著腳趾頭都能明白,經過楚山軍的第一輪挑選之後,可能真就剩一點湯給他們喝了。

這段時間趕到巨陵鎮觀戰的趙範,見鄭聰始終黑著一張臉,他也沒有辦法勸說什麽。

眼下他最頭痛的並不是爭多少戰功,或者說爭多少戰俘,更主要的還是建繼帝對鄭氏的不滿是不是有所緩解,更主要的是徐懷是否會記著前怨,挾此大功對鄭氏落井下石。

午後著徐武磧留在臨潁督軍,徐懷陪同胡楷前往巨陵鎮而去。

鄧珪、張辛也在侍衛親兵的簇擁下,趕到巨陵鎮與胡楷、徐懷、楊麟會合。

巨陵鎮一戰完全收尾,整個汝潁會戰都可以說是進入尾聲。

天氣已快到滴水成冰的時節了,照往年估算,可能不用十天,潁水就會凍上,已經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強攻臨潁城。

接下來他們要考慮的是所有兵馬南撤到滍水沿岸駐紮下來,掩護河洛民眾往南陽等地轉移,但問題不會太大。

敵軍此戰損失五六萬人馬,看似主要都是降附軍,赤扈及附屬諸蕃族並沒有什麽損傷,甚至還在許昌、宛丘又集結了三萬多精銳騎兵,但至少在短時間內他們不會再有在汝潁之間組織會戰的能力了。

徐懷陪同胡楷在巨陵鎮滯留了兩天,等建繼帝的聖旨傳來,楊麟、鄭聰等人先率部往襄城東南方向馬黃河口撤去,他們將在那裏駐守到年後,左右宣武軍除騎兵部隊留在巨陵、臨潁接受徐懷的節制外,也將與楚山軍一部分主力,押解戰俘往召陵等地撤離。

從八月潛襲汴梁算起,截止巨陵鎮一戰,大越調動八九萬兵馬,以不到兩萬傷亡,先後殲滅、俘虜敵軍近七萬人,蕭幹及陰超兩支降附軍近乎全滅,楊景臣、嶽海樓兩部人馬也受到重創,此役可以說是汴梁淪陷之後,最為輝煌的一次大捷。

此役不僅令淮上防線轉危為安,也極大鼓舞江淮軍民的士氣。

至少在這一刻,就算是周鶴、高純年這些當年的主和派,也不得不承認抵禦胡虜並非沒有成功的希望。

十一月底,徐懷先率部撤往襄城,徹底終結第一次汝潁會戰。

抵達襄城之後將兵馬交由徐武磧統領,他本人又帶著侍衛親兵營,馬不停蹄的趕往舞陽覲見一直在舞陽督戰還沒有離開的建繼帝。

雖說已經進入滴水成冰的時節,潁水已經封凍,但虜兵並沒有渡潁大舉南下,卻是木赤、嶽海樓在臨潁之圍解後,率領殘兵黯然北返,渡過潁水往宛丘而去。

受汝潁會戰的影響,敵軍這個冬季在河洛、淮南、陜西等地戰事也都沒有大舉發動新的攻勢。

大越在各地的兵馬,極其難得的迎來汴梁淪陷後第一個相對平靜的寒冬。

天寒心不寒,雪花從陰霾的蒼穹飄落下來,在臉上化為冰水,徐懷在侍衛騎兵的簇擁下徐徐而行,也難得有閑情逸致,一路欣賞雪景。

過澧水時徐懷才得知建繼帝要親率在舞陽的文武百官出城迎接他凱旋而歸。

他深知此禮太重,不敢再在路途耽擱,立馬帶著百余侍衛打馬先行,希望趕在建繼帝出城之前抵達舞陽,免受建繼帝出城相迎之禮。

不過,徐懷趕到舞陽城下,建繼帝已率文武百官在城下相候了。

胡楷等人也都回到舞陽。

確知虜兵這個冬季不會再渡過潁水南下,左右宣武軍除了各留兩廂兵馬駐守滍水,暫時接受楚山行營的節制外,其他人馬也都將隨建繼帝南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