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夜戰

長刃槊鋒淩厲劈下,如雷霆般將一名敵卒鐵胄劈開,鋒刃毫無停滯的自眉骨切入,至頷骨而出——敵卒驚恐神色凝固在被剖成兩半的臉上,但槊鋒的劈斬之勢還沒有停止,以更為迅猛無匹的去勢,斬落在敵卒胯下的戰馬頭顱上。

馬槊刃長兩尺,厚狹淩厲,最利劈斬,戰馬頓時間顱開血濺,倒斃當場。

連人帶馬一並斬殺,徐懷並非要展示他那無雙武技與勇猛,而是要防止斬殺敵卒後其胯下戰馬在戰場上橫沖直撞,幹擾到選鋒軍突騎陷陣突殺的勢頭。

史琥、徐憚、蘇蕈等將,各率十數騎從徐懷側翼迅猛突前馳出,往敵陣殺去。

徐懷對花裏胡哨的一字長蛇,五虎驅羊陣、八門金鎖陣等所謂陣法嗤之以鼻,但絕不意味著他就輕視陣型陣列的運用。

不過,徐懷嚴禁諸將排兵布陣時一味死搬硬套,更多是要求諸將多辨識、了解戰場所處的地形地勢,辨識敵我優劣所在,因地制宜、因敵制宜的排兵布陣。

徐懷同時還要求諸將排兵布陣,要力求簡潔、簡單,以便基層武吏根據實際的戰場形勢,能更主動、更英勇的積極作戰。

楚山重點打造的選鋒軍,以範宗奇、史琥、烏敕海、王章、王峻等五人為都虞侯騎將,共編五廂人馬,每廂僅編五到六百名騎兵,還沒有資格搞專門的輕騎、重裝甲騎建設。

選鋒軍日常多以輕重騎混編,進行突騎作戰演練,最為常用的突擊作戰陣型乃是楔形陣。

楔形陣說白了就是三角陣或錐形陣。

楚山的突擊騎兵楔形陣,側翼更多的部署靈活機動的輕騎兵,兵械以刀弓盾矛為主;中後端更多部署重裝甲騎,裝備長槊、長槍、大盾等重兵器以及鐧錘等鈍器;而作為最先接敵、並承擔挫銳破陣之能的前端部分,更是從全軍選拔武勇精銳披重甲持重械居前。

以此組成三角形的攻擊陣列縱橫戰場之上,機動性比純粹的輕騎兵要差很多,但破陣攻擊力更為突出。

而密集的三角形楔形陣,對將卒有極高的紀律要求,需要有高超的騎術,裝備精良更不可或缺。

從汝州城南往庇山南側戰場推進時,選鋒軍第二將史琥所部五百騎,外加徐懷、王舉二人百人貼身侍衛騎兵,總計六百余騎,在徐懷親率下,先是以較為分散的扇形陣列在北滍水北岸河谷展開。

這麽做,除了方便騎兵更快速推進,以免陣型太過密集會加強人馬間的幹擾,避免加劇騎士控禦戰馬的精力消耗,同時還能形成更大面積的遮擋面,遮護後方以行軍陣列急行的左驍勝軍甲卒。

不過,在接敵之前,六百余騎則迅速調整為密集的楔形陣。

徐懷與王舉身先士卒,親自充當前端鋒刃部分,最先沖撞敵陣;之後以選鋒軍都虞侯、第二將史琥,親自與徐憚、蘇蕈等將,各領一支小股騎隊從楔形陣的側棱,以小形的楔形陣快速突前殺出,對當面之敵增強攻擊,加快推進切割的速度。

兩千余敵騎進入戰場東側,三倍的兵馬優勢,仿佛暮色下的黑色洪潮,怎麽可能會因為剛接戰十數人被斬落馬下就輕易退卻?

戰場東側的敵騎,這時候差不多都已知道率領數百騎兵,再次往庇山南側河谷戰場殺來的,乃是楚山行營兵馬總管、知蔡州軍事、天雄軍都統制,曾經令京西、河洛諸部兵馬聞風喪膽、屍骸遍野的靖勝侯徐懷。

徐懷的白虎帥旗在牛二背負的大杆頂端迎風招展,金絲繡邊、繡像的戰旗,在暗沉暮色中是那麽的耀眼!

此時出現在庇山南側的河洛騎兵,以孟平從朔州帶出來的嫡系人馬為主。

在之前諸多戰事中,孟平所部非但沒有受到重創,還一路捷報頻傳。

隨著曹師雄、孟平一路高升,這支人馬一再受到重點照顧,此時已經成為曹師雄手裏最為精銳,也可以說是僅有的精銳騎兵部隊——河洛總管府轄下的萬余赤扈騎兵,曹師雄可不覺得是他能隨意差遣的。

曹師雄出任河洛總管府都元帥,孟平作為曹師雄之下,碩果僅存的朔州大將,也承擔起統領兩萬色目甲卒的職責;規模較小,但對曹孟兩家更為重要的朔州騎兵,則由曹師利之子、朔州新近成長起來的後起之秀曹成接掌。

不提這些年多少朔州子弟、將卒死在楚山軍手裏,僅殺父之仇,就叫曹成看到徐懷出現在庇山戰場上分外眼紅。

朔州騎兵將卒,大多數人也都有兄弟子侄,死於楚山軍之手,但他們偏偏又沒有在徐懷及楚山軍手裏吃過什麽虧。

這令他們滿懷仇恨憤怨的同時鬥志昂揚,在曹成的命令下,聽著激昂的戰鼓、號角聲,就像浪濤一般,從兩翼瘋狂往楚山選鋒軍的楔形陣反卷過來,想要借兵力的優勢,將楚山軍這支精銳騎兵撲滅在北滍水北岸的河谷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