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破寨

“發射!”

隨著令旗幹脆利落的揮下,在沒有什麽溫度的太陽照耀下,操炮手再一次遵從命令,整齊劃一的扳動機括,填以鐵塊進行配重的懸箱隨即從堅固的門架上砸落下來。

炮梢受巨大的下沖力拽動,幾乎在眨眼間就在“吱啞”巨響中彎曲如弓,下一刻梢尾猛烈的上甩。

三十六架西域石炮幾乎同一時間將數百枚大小泥丸彈,往盤龍寨拋砸過去,在半空發出有如寒風凜冽的呼嘯聲。

蔣昂手持鐵盾站在寨墻,看到這一幕睚眥欲裂。

不,這不是他預想的攻城拔寨。

他預想的攻城拔寨,楚山軍應該派出成百上千的兵卒,扛著雲梯沖到寨墻前,然後不計傷亡的拿著刀盾,頂著他們不斷從寨墻砸下的滾石擂木以及燒熱的沸油往上沖,然後僅有少量楚山軍沖到寨墻上,跟他們廝殺成一團。

現在呢,楚山軍自清晨起就陸續推進到盤龍寨前,非但沒有附城強攻,有數以百計的盾車、洞屋車等戰械環護盾陣還不夠,還不斷將後方運過來的大木樁、鐵線,在寨墻前、在臨近湖灣的灘地上,修建防護網,開挖淺壕,夯築土墻,之後就是西域石炮持續不斷的轟砸……

這不是蔣昂預想的攻城拔寨,範宗奇卻是神情冷峻的看著這一切。

即便賊軍看上去並沒有出寨反攻的能力,目前主要依賴小型舟船改造的戰船從湖灣以及還沒有徹底封鎖起來的河汊逼近過來襲擾,作用有限,但範宗奇還是不敢有絲毫懈怠,不斷下令加強前陣及側翼的防禦,保障西域石炮的發射以及後方泥丸彈等物資的運輸不受幹擾。

不得不承認,西域石炮對當世攻城作戰的提升是極其恐怖的。

西域石炮第一次兇焰畢露,便是汝陽失陷、楊麟壯烈戰死。

在淮南會戰之前,淮王府軍苦心經營壽春城兩年,修造、加強內外城垣,但面對赤扈兵馬的圍攻,淮王府軍以六萬精銳、十數萬民壯守禦城池,最終死傷七萬余眾,才勉強守住城池未失。

甚至在潁水故道兩岸戰場上,楚山軍面對京西敵軍將西域石炮投入戰場,也吃虧不小。

西域石炮所需要的操作人手以及空間都大幅縮減,在保證抵前戰陣抵擋反攻的堅固程度不被削弱的情況下,相比較傳統的投石機,西域石炮可以多部署三四倍的數量。

兼之西域石炮投擲石彈的穩定性、精準性都要遠高過傳統的投石機。

粗粗估算,西域石炮的問世,對傳統城墻防禦體系的攻擊力度,相比較傳統的投石機,要提高八到十倍左右。

西域石炮用於城池防禦,也要遠優於傳統的投石機。

針對於此,在京西敵軍率先將西域石炮投入戰場之後,徐懷除了下令軍械監立即仿造出一批西域石炮應急外,還要求軍械監持續不斷的研制更堅固耐用、機動性更強的戰械。

此時以四到六架為一組,在盤龍寨前所部署的這批石炮,便是楚山軍械監這一年多結合楚山的冶煉鍛造工藝所造。

除了彈韌度要求極高的炮梢外,楚山新造的石炮,主體結構基本上都用角鐵或工字鐵替代;西域石炮也是平時預制成不同的構件,在運抵戰場後再進行鉚接、組裝,以達到快速運輸、快速部署的目的。

相比較石彈,簡單燒制而得的泥丸彈制備更為快速、成本更為低廉。

楚山南蔡兵馬趁夜掃蕩盤龍寨外的哨寨,切斷河巷,鋪設浮橋棧道,除了數千人馬簇擁大批戰械推進到盤龍寨擺開陣列外,還動用上百輛牛車將成千上萬的泥丸彈,源源不斷的從後方運抵戰場。

洞荊賊軍盤據涢水入盤龍湖的河口灘地,在舊有五座漁寨的基礎上,也是用盡心思、手段修建盤龍寨,柵墻夾土夯築,高逾兩丈,開挖寬逾四五丈的濠溝,將西側湖灣與東側的涢水河道連接起來,戰船可以直接駛入寨前濠溝,背倚寨墻作戰;加了加強防禦,每隔四五十步還修建箭樓戰棚。

不過,盤龍寨並沒能脫離傳統的城池防禦體系,在強大的楚山軍戰陣之前,卻又不具備出寨反擊的能力,看似堅固的寨墻以及三十多座箭樓、戰棚,以及部署在寨前濠溝之中的戰船,不過是西域石炮的活靶子而已。

楚山很早就將火油罐用於實戰,但近年來在京西、河洛之敵的對峙中,卻又很少使用。

主要是手擲火油罐距離有限,在對付前陣防備堅密的敵軍,在前陣配備火油罐作用有限,一旦被敵軍反擊殺入前陣,大量儲備的火油罐反而成為誘發己陣混亂的不穩定因素。

不過,傳統的投石機穩定性、精準性再差,利用投石機將火油罐等引火物投擲到敵城之內縱火,在當世也是傳統技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