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豐月樓

他人得入執掌古今經籍圖冊、國史實錄、天文歷法等事的秘書監任事,或許是一樁清貴之極的差遣,朱芝卻苦不堪言,每日從秘書監坐班回來都是頭暈腦漲、身心疲憊。

不過,他年過三旬需要承擔起應盡的責任,不能再任性妄為,還時時處處向大宅伸手討要家用。

這日朱芝回到宅子裏,婢女端來一盤井水鎮過的西瓜,他坐在廊下,看著狹窄的庭院堆放些雜物,想要動手收拾一番,卻聽到院子有人在叫:

“大哥、大哥!你可曾回來?”

朱芝擡頭看去,卻見二弟朱桐一副短打裝束,手按著腰間的挎刀大搖大擺地走進來。

“井水鎮過的西瓜,大哥從衙門回來還真會享受啊!”

朱桐抓起一塊西瓜,連啃幾口,叫涼氣沁入心脾,嘴裏大呼暢快。

朱芝這才注意到朱桐衣衫下擺沾染了些血跡,指著皺起眉頭問道:“這是怎麽回事,你又跑哪裏招惹是非了?”

“你說這啊。”

朱桐這時候才注意到衣襟上還有血跡沒有洗凈,哂然笑道,

“豐月樓這段日子生意甚是紅火,卻不想遭楊成彪那廝嫉妒,嫌豐月樓壓了他家的生意,又欺朱府非同往時,連日來慫恿數十個青皮跑到豐月樓鬧事。我忍了他們好些天,今日再也按捺不住,帶著呂靖他們幾人到豐月樓坐鎮,逮住那些青皮狠狠收拾了一通……”

“你們沒有吃虧吧?”

朱芝微微一嘆,將朱桐打量了好幾眼,見他身上除了衣襟有幾處不明顯的血跡外,卻不像有什麽地方傷著了,才稍稍放寬心來。

朱芝很早就在朝中正式任事,還一度外放華陵縣任縣令。

雖說後來為了與京襄劃清界限,朱芝聽從父親朱沆的命令,放棄華陵縣令的官職回到建鄴,但官身還在,去年也順利在秘書監補了缺。

朱桐卻一直留在朱沆身邊,也不是好吃懶做,主要還是朱沆早年深得先帝信任,肩上的擔子極重,身邊需要嫡系親信處理公務。

按說朱桐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到了一定年紀直接補個官缺,也是順理成章之事,卻偏偏在紹隆帝繼位後,吏部不認這個賬,認為朱芝已經占了朱家恩蔭選官的名額,朱桐沒有參加過科舉就不得直接任官。

朱沆如今改任鴻臚寺卿,差遣甚是清閑,身邊有呂文虎等人照料即可,朱桐在宅子裏閑了一段時間,見朱府內外上百張嘴,僅僅依賴朱芝與父親朱沆二人的俸祿,日子過得窘迫,便湊了些本錢將有酒類榷賣權的豐月樓盤了下來,專向楊家橋與水津橋一帶三百家酒戶供應酒水。

大越對釀酒實施榷賣制,州縣地方主要由官辦酒務控制酒曲的銷售,所有釀酒人家以及食肆酒樓,都需要向官辦酒務購買酒曲釀酒。

建鄴作為新的京城,酒水消費極大,酒水榷買制度有別於地方。

除了允許民戶向官辦酒務購買酒曲私自釀酒外,建鄴城及附廓的腳店酒戶(特指小酒樓、小酒家)一律禁止私釀,只能按照劃定的區域向官辦指定的十二家正店購酒銷售。

這十二家正店,又名十二樓,除了正堂經營堂食外,更多相當於酒類批發商,但每年需要向榷酒務繳納一定的酒稅,也稱之為買樸。

這些年朝廷為彌補軍資缺口,與其他賦稅一樣,酒稅征得極重。

十二樓拿下建鄴城及附廓區域的酒專賣權,卻非穩賺不賠,有些經營不善的東家將酒樓盤出去,也是常有之事。

朱桐盤下豐月樓後花了很多心思改良釀方、改善酒樓的經營,除了堂食經營風生水起外,酒水批發生意也漸漸紅火起來。

雖說榷酒務對各家正店的酒水批發銷售都劃定了區域,卻無法根除腳店酒戶暗地裏的私買私賣,更不要說酒客對酒質的感受、挑選更為敏感。

豐月樓日益紅火起來的生意,自然就惹起同行的嫉恨。

而十二樓背後,哪個不是背景深厚?

朱桐說的這個楊成彪,不僅有個在建鄴府任通判的兄長,還有個妹妹入宮為妃,實乃大越新貴。

楊成彪本人不成器,沒有去謀一個正經的官身,但在大越朝經商也不是什麽丟人的事,只是他經營的映春樓與豐月樓相去頗近,生意受豐月樓壓制也最嚴重。

楊成彪起初還隱忍了一段時間,覺得朱府好歹也是皇親國戚,朱沆在朝中的威望也深,但隨著生意越發破落,好端端的聚寶盆每日還要倒貼上百貫錢才能勉強維持,楊成彪就再也忍耐不住起了歪門邪道的心思。

換作其他人當然不敢主動招惹背後站著朱府的豐月樓,但楊成彪卻深知與京襄有著牽扯不清瓜葛的朱沆,素為紹隆帝不喜,甚至動不動就被紹隆帝找機會敲打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