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太原遺民

“見過使君、見過君侯,小老兒就猜到使君會親至建鄴,建鄴有救,天下有救……”

躍龍軍寨知寨乃是朝廷任命的官員,早就找借口逃往建鄴城中,目前躍龍寨除了劉衍安排的周山外,還有幾名頭領,皆是右驍勝軍退下來的老武吏。

駐戍分置之後,躍龍軍寨就成為右驍勝軍第一廂部分將卒的駐寨。

目前是戰時,依軍制每戶出一丁編入營伍為卒,其余家小皆置於躍龍軍寨孳息繁衍;兵卒戰死、受傷致殘或年老力衰不能為卒,則以兄弟子侄頂替為卒;絕丁戶方可勾銷軍籍。

因此躍龍軍寨除了絕大部分青壯作為預備兵員都接受過操練外,還有不少從右驍勝軍退下來休養的老兵卒老武吏。

特別是退下來頤養天年的老武吏,平時也會參與軍寨的管理,他們有管理組織能力,也有足夠的威望。

說實話,這些軍寨只要善於組織,戰鬥力不會差,兵刃鎧甲不說多精良,常規的皮甲、刀槍、短弓卻是不缺的。

徐懷率部在河灘休整,沒有前往躍龍軍寨,周山就帶著寨子裏主事的幾名老武吏及嫡親子弟過來參拜。

看到徐懷的出現,這幾個老武吏更是熱淚盈眶,滿是皺紋的枯手,抓住刀柄,跪在地上立誓要率領子弟,追隨徐懷擊殺虜寇。

原因無他,因為他們是太原遺民。

天宣末年,河東路諸州縣皆陷,許蔚、文橫嶽率領十萬軍民守太原經年,斷糧已久,不要說馬匹等牲口了,所有的皮甲、皮靴、武裝革帶以及城裏所有的樹皮,甚至樹芯都全部剝下來充饑。

每天有不計其數的餓死,到最後都這些餓死、病死者的屍體,都沒有力氣擡出去安葬,任其在屋舍中腐爛。

太原軍民滅絕懸於一刻,是誰率部千裏奔襲創造世人想都不敢想的傳奇戰績?

是靖勝侯徐懷,是追隨靖勝徐懷的楚山眾。

太原之圍既解,十萬軍民經過短期的休整,隨後順利翻越呂梁山撤往河中府,又隨許蔚、文橫嶽經洛陽府南下到襄陽暫居。

建繼帝在襄陽登基,以張辛、鄧珪、楊麟、劉衍四人為將重新組編左右宣武軍、左右驍勝軍,除了四人舊部人馬外,更主要就是從南撤太原軍民之中挑選健銳補入營伍,奠定了新編禁軍敢拼敢殺、不容小看的戰鬥力基礎。

隨著帝都南遷以及駐戍分置,太原遺民也都陸續遷到建鄴周圍安置下來。

他們沒有想到,就算是遷到長江以南,也無法避開戰火的蹂躪,而右驍勝軍一部在許璞的統領下,在廬州新敗,其中大半都是他們的兄弟子侄。

劉衍安排周山接管躍龍軍寨的防務,告訴他們京襄一定會派援兵過來,他們也堅信這一點,只是沒有想到京襄援軍來得這麽快,更沒有會是靖勝侯徐懷親至。

周山說徐懷就帶著六七百兵馬過來,其他援兵還遙遙無期。

這有什麽打緊的?

跟著靖勝侯殺胡狗子,戰死沙場也壯哉!

諸老吏老卒經歷太原守衛戰之後,生死早就看開了,但絕不想死得窩囊啊。

看著諸多老武吏熱淚盈眶的帶著子弟持刀單膝跪在河灘前請戰,張雄山、朱桐他們這時候才徹底明白過來,徐懷為何有獨闖建鄴以抵胡虜的自信了。

建鄴附近有七八萬太原遺民安置於山澤湖蕩之間的軍寨之中,除開已編入禁軍的子弟外,至少能征募七八千以命相效的青壯健銳。

而此時駐守建鄴等城的兩萬宿衛禁軍,其中又有三分之一的將卒,乃是太原遺民子弟——他們得知徐懷親至建鄴抵禦胡虜,所爆發出來的激昂鬥志,胡虜需要消耗多少兵馬才能打滅掉?

朱沆此時卻是心情復雜,一方面感到建鄴解圍有望,一方面也是沒有想到徐懷在太原遺民心目的地位,已經無人所能取代了。

許蔚已逝,文橫嶽也奄奄一息。

而這些太原遺民曾幾何時乃是先帝奠定權柄的基礎。

想汝潁會戰期間,多少大臣勸阻先帝親征,先帝一道詔旨,諸軍雲集,完全不受眾臣掣肘。

也曾幾何時,太原遺民也可以說是趙氏宗室立足江淮的根基,就算紹隆帝登基之後,與汪伯潛、楊茂彥等人百般排斥張辛、劉師望等先帝舊系,也沒有覺得太原遺民會有什麽問題,也是排除困難,盡可能將太原遺民安置在建鄴附近。

太原遺民之前的表現也絕對令人滿足。

除了兩座被假扮敗兵騙開寨門、主要也是想接納禁軍敗逃的軍寨遭受滅頂之災外,其他軍寨無一投降或陷落,無數青壯甚至滿頭蒼蒼者仍然勇敢的拿起刀槍進行積極的防禦抵抗。

這一切都證明太原遺民乃是趙氏宗室堅固的藩籬。

然而從今往後,一旦徐懷與趙氏宗室分道揚鑣,太原遺民會選擇站到哪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