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封國

聽徐懷坐於長案之後悠然說畢生志不會止於驅逐胡虜、收復中原,更想著要將河隴、河湟、燕雲等地納入帝國版圖,徹底摧毀赤扈人的有生力量,油然間那種氣吞萬裏如虎的氣度,不要說錢擇瑞、顧藩、王番等人了,就連老謀深算或近年來清靜養性的周鶴、喬繼恩、武威郡王趙翼也都禁不住心蕩神移。

大越立朝一百六十余年,相比較前朝,燕雲為契丹所奪,河隴、河湟等地又為黨項盤踞,西域更是遠在河隴、河湟之外,鞭長莫及。

大越最為輝煌的時期乃是熙宗年間收復河湟地區,但也僅是曇花一現,短短二三十年就得而復失。

而哪怕在中原王朝極盛之時,也都未曾將遼闊高寒的吐蕃高地納入過版圖,反倒是自高地崛起、一度強盛無匹的吐蕃王朝曾經還嚴重威脅到中原王朝的存亡。

天宣年間即便有王稟等大臣堅決反對,但朝中主流聲音還是堅持與赤扈約盟、共擊契丹;錢擇瑞當時地位雖低微,僅是嵐州錄事參軍,卻與郭仲熊等人都是主戰派一員,曾多次上書力主對契丹作戰,單純是滿朝文武幼稚、輕信於人嗎?

徐懷從來都沒有這麽簡單粗暴的去看待當時的“主戰派”,也很清楚收復為契丹侵奪的燕雲地區,實是大越立朝一百多年朝野都沒有磨滅的夢想;太宗皇帝生前還留下“收復燕雲者異姓可封王”的遺詔。

再者,文治武功之盛,莫過開疆拓土。

漢末曹魏得入武廟者,唯張遼、鄧艾二人。

鄧艾有滅國之功,而張遼能勝過同時期的諸多曹魏名將,非是其威震逍遙津,實是白狼山一戰為曹操前驅率突騎潰擊烏桓主力。

周鶴年逾七旬,在朝中也主要以京襄的反對者面目示人,紹隆帝登基也曲意附從於潛邸系。

雖然這次再度做對選擇,但他心裏也做好將左相之位拱手讓出、歸隱田園的心理準備。

此時聽徐懷抒心中之志,周鶴也禁不住神色一振。

他內心深處渴望能平安歸隱田園,但也知道徐懷他日真要能重現漢唐極盛時的疆域,附驥其後、恭逢盛事的文武將臣在歷史上的地位也將變得完全不一樣。

徐懷也不是空抒情懷,拿話忽悠人,飲茶與眾人談邛崍山道,談京襄初成規模的毛紡織業,談燕部在邛崍山以西對吐蕃諸部的作戰。

穿越天氣、地理環境殘酷的吐蕃高地,進入邛崍山西麓休生養息,契丹殘部僅剩族眾八萬稍多一些;其中大多數還是西山胡等兼並或隨行從雲朔南遷的蕃部,真正的契丹本族人丁僅剩五六千人。

蕭林石與石海、撒魯合等燕部上層都已放棄不切實際的復國妄想。

淠口一役結束後,蕭林石就看到徐懷注定將掌控大越朝野,因此在蕭燕菡率部羈押三千多色目俘虜返回打箭爐後,他就遣使到潢川見徐懷,希望徐懷掌控下的朝廷能同意在邛崍山以西新置一州,燕部可以以羈縻州的形式接受大越的統制。

歷朝歷代以來,中原王朝即便在強盛之時,對距離遙遠或地形復雜的邊地、接壤勢力,常常因為直接統治成本太過高昂,而將其納入藩屬國之列進行鉗制。

藩屬國除了表面的臣服以及一些象征意義的朝貢外,基本上保持獨立;中原王朝通常也不會將藩屬國視為自身一部分。

中原王朝強盛之時,也會有很多實力不那麽強的異族勢力投附過來,朝廷常常會將他們安置在邊境定居,進行羈縻統制。

羈縻州縣的長官雖說部族首領世襲,內部事務自治,只需要進行象征性的進貢,但比起藩屬國需要承擔更多的責任。

比如忠於中原王朝,不得對周邊羈縻州縣擅動兵釁,不得侵擾內地州縣,遇到大的戰事,需要接受朝廷的征召派出軍隊參戰,通常會被視為王朝疆域的一部分。

羈縻州縣的地盤也相對小得多。

蕭林石從契丹殘部目前實力出發,希望能在邛崍山以西獲封羈縻州,可以說是極有分寸的。

不過,徐懷希望契丹殘部能在邛崍山以西發揮更大的作用,想著在邛崍山以西封國,以契丹殘部主之,蠶食、兼並朵甘六崗等地。

封國(諸侯國)又不同於藩屬國、羈縻州縣,權力直接來源於天子分封,即便會賜予不同程度的自治權,但在法統上卻無可爭議的會被視為中原王朝的一部分。

當然,中樞覺得有必要,也可以伸手掌握封國一部分的軍政及人事任命大權,甚至僅使諸侯王“唯得衣食租稅”,而不得參與地方上的軍政之事。

不談氣吞萬裏如虎的遠大抱負,大軍渡淮北征,要與赤扈人的騎兵主力決戰於河陜、河東等地,京襄就需要源源不斷補充更多的戰馬,需要源源不斷編練更大規模的騎兵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