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相邀

渡過淮河後,在百余侍衛的簇擁下,鄧珪策馬往蘆涇集大營行去。

經歷多年戰事的摧殘,沿淮地區的人口十存一二,到處都是殘垣斷壁,曾經肥沃的土地一片荒蕪;被淺雪覆蓋的枯黃野草間,偶爾能看到一兩具倒斃的屍體無人收殮,就剩一層皮包裹著頭骨的臉孔還殘留著死前的絕望。

年逾五旬、經歷太過世事變遷的鄧珪,可謂是心堅如鐵,但看到這一幕,心間忍不住猶有一聲悲嘆滋生。

來到大營前,周景、姜平二人已在轅門前相候。

“使相有什麽要事囑咐,竟勞煩周參軍走這一趟?”鄧珪翻身下馬,將韁繩交給身後的侍衛,低聲問道。

司空府設立之後,徐懷刻意沒有去進一步完善司空府的官制。

徐懷這麽做也是為了避免朝野嘩然,表示他設立司空府,僅僅是事出從權,為了方便統轄天下兵馬驅逐胡虜、收復中原而已。

因此,除了史軫、韓圭、陳子簫、徐武磧、王舉、劉師望等人正式出任長史、主簿、留府司馬、行軍司馬、留府軍師祭酒、行軍軍師祭酒等職事外,其他人等,如周景、張雄山、韓圭、鄭屠等人還是以谘議參軍、參軍、令史等職銜在司空府任事。

雖說徐懷調陳子簫以行軍軍師祭酒執掌軍情參謀司,但周景在司空府依舊是十數人之列的人物。

因此,鄧珪得知周景親自從淮川趕到下蔡城東的蘆涇集大營,也是馬不停蹄渡淮趕來相見。

而淠水河口大捷之後,重新調整守淮防線,原淮東兵馬全部轉編為宣武軍。

鄧珪以京襄嫡系自居,這次設立司空府,還特意在司空府名下討要了一個從事中郎的屬官職銜,但宣武軍要完整的轉變成司空府的嫡系兵馬,則非易事。

徐懷目前一方面是利用京襄已經形成體系的中高級軍事指揮學堂,對宣武軍數百名中高級軍將武吏進行輪訓,加強宣武軍軍將武吏與司空府其他軍鎮將領的聯系,注重加強基層武吏的培養與選拔,另一方面則是通過軍情參謀司,向宣武軍都、鎮、廂、營四級編制,派遣參謀軍事官,輔助宣武軍各級主將負責作戰、偵察、軍務、後勤等事務。

這麽做,除了加強宣武軍與司空府的聯系外,也是在短時間內盡最大可能銜接上司空府的資源,加強宣武軍的戰鬥力。

司空府以軍情參謀司的名義往軍隊裏派遣參謀軍事官,形式上與樞密院派遣監軍等官員到軍隊類似。

不過,樞密院派遣監軍等官員以士臣為主,在當世以文禦武、以文治武的傳統之下,這些官員進入軍隊,基本上都要直接掌握軍隊的指揮權。

司空府派遣參謀軍事,主要都是從軍中挑選出來具備豐富作戰經驗、在各級軍事指揮學堂輪訓中又表現優異的精銳武官;到各級編制軍隊之中,參謀軍事主要是協助負責具體的作戰、偵察及後勤等事務,不會侵奪主將的指揮權能。

參謀軍事的主要作用,還是將原各級主將的私人幕僚公職化、專業化以及體系化——這也是徐懷設立軍情參謀司的主要意圖。

姜平目前是以參謀軍事的身份,留在鄧珪的身邊,出任宣武軍副將。

“還請鄧侯入帳密議。”周景說道。

鄧珪點點頭,大步往帥帳走去,進入帥帳之後,才從周景手裏接過徐懷的密函。

宣武軍半個多月前,與靖勝軍、選鋒軍右鎮同時發起渡淮作戰,目前在下蔡城以西初步站穩陣腳,修建蘆涇集等營寨,正源源不斷從南岸輸送攻城器械及諸多作戰物資過來。

不過,宣武軍的戰鬥力與靖勝軍、選鋒軍右鎮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目前僅僅是從東面、北面,對下蔡城完成包圍,還沒有展開正式的攻城作戰。

為避免兩線作戰的風險,同時又需要宣武軍在壽春以北牽制平燕宗王府的一部分主力,徐懷決定宣武軍即刻放棄強攻下蔡城,而是以北岸蘆涇集大營為基礎,在淮河以北、下蔡城以西緊急修築一座新城。

同時又因為壽春北岸的蘆涇集大營距離汝陰較近,相距僅一百五十裏,周景此行還攜帶徐懷的密函,要求楊祁業所部放棄從濠州治鐘離等地渡淮往北擾襲、牽制平燕宗王府所部兵馬,而是將驍勝軍主力從濠州調動,集結到蘆涇集大營來,做好隨時北上參與會戰的準備。

搶築蘆涇集新城,一方面是為了壓制駐守下蔡的平燕宗王府精銳兵馬,另一方面是為宣武軍、驍勝軍快速北上(西北)參加會戰,提供堅定的跳板,不用太擔心後路會被下蔡敵軍截斷。

當然,周景親自從淮川動身,將密函交到鄧珪、楊祁業二人手裏只是順帶,他此行更重要的任務,是攜帶徐懷的密函前往楚州見韓時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