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接援

曹師雄一時猜不透京襄用何種手段將水軍戰船直接投送到伊水之中,但能肯定的是,當下絕非曾橫行於長江、淮河的京襄主力水軍進入伊水河中。

要不然,京襄完全可以沿伊水而下,摧毀他們架設在伊水河下遊河道上的兩座浮橋,殺入黃河之中。

在曹師雄在偃師下令集結兵馬的同時,也不斷有新的信報傳來,證實了京襄確實僅有百余艘中小型戰船進入伊水河——主要還是伊水西岸都在河洛兵馬總管府的控制之中,目前已派出斥候對伊闕以南的伊水河沿岸進行了緊急偵察——目前能確認嵩縣以北,伊水河中,南兵水軍戰力最強的鐵甲艨艟僅有六艘,其他同類型的艨艟、鬥艦十六艘,除此之外,皆為走舸、赤馬舟等小型戰船。

此時南兵以六艘鐵甲艨艟為主,集結五十余艘戰船,列陣於岐風寨以北的伊水河面之上,目的應該是防範河洛兵馬都總管府從伊洛河的下遊調水營戰力過來增援。

除此之外,其他五十余艘戰船,則從岐風寨以北逆流返回伊闕縣南部——西岸的斥候也發現了南兵在伊闕縣南部臨時架設的棧橋碼頭,不難判斷,這部分戰船返回到伊闕縣南部,是要組織更多的兵馬、戰械登船,往岐風寨北側投放。

南兵在伊闕縣南部臨時架設的棧橋碼頭,距離岐風寨北側的登灘地,約有三十六裏的水道。

雖說已經進入十月,但嵩縣到伊闕之間的河道,水流還是頗為湍急,順流而下船速是快,但逆流而上則要慢得多;初步估算,南兵往岐風寨北側投送人馬,一個往返至少需要大半天的時間。

又由於南兵用於投送兵馬的戰船數量有限,一次投送人馬估計不足兩千,還不能包括占用空間較大的馬匹或其他物資。

隨著更多、更準確的信報源源不斷的傳遞過來,孟儉等將吏也稍稍鎮定下來。

南兵出其不意將精銳兵馬直接投送到岐風寨以北,是為險計,但既然是險計,也就意味著他們只要應對得當,未嘗沒有反敗為勝的機會。

特別是大谷、轘轅兩關,還可以緊急抽調四五千精銳兵馬出來,也就意味著他們能在今日天黑之前,在岐風寨北面的丁家源寨附近集結七八千精兵。

到時候就算南兵在岐風寨以北集中投送五六千精銳兵馬,但他們從丁家源寨集結精銳往南打,與伊闕守軍配合南北夾攻,未必沒有將其全殲的可能。

曹師雄振作精神,一面敦促偃師兵馬南下,快速趕往丁家源寨,一面派遣信使,攜他的信令前往鞏義、洛陽等地,將各地所有的巡哨船集中起來,都拉到丁家源寨北面的伊水河道裏去。

河洛兵馬都總管府一直以來都沒有水面作戰的迫切需求,因此直轄的水營規模極小。

不過,諸縣出乎對管控治安的需要,諸縣尉司基本上都有十數艘巡哨船、百十水軍兵卒可以調用。

既然京襄投送到伊水之中的戰船數量有限,曹師雄就想著將全洛陽的水上戰力都集中起來,集結到丁家源寨附近。

他心裏想著,哪怕迫使京襄不得不將更多的戰船部署在岐風寨下遊方向結陣,應該也能有效限制京襄進一步往岐風寨以北投送人馬的速度。

曹師雄他自己也很快在數百侍衛騎兵的簇擁下出發趕往丁家源寨,但未行二十裏地,就看到第一批往丁家源寨開拔的偃師守軍在驛道停滯不前。

偃師前往丁家源寨的驛路,有相當長的一段與伊水並行。

此時有二十多艘南兵戰船,出現在前方的河面之上。

第一批往丁家源寨開拔的偃師守軍被迫偏離驛路,目前都進入東側的坡地暫避。

此時距離丁家源寨僅十一二裏地,兩三千人馬走驛路快行,都不需要一個時辰就能趕到目的地。

不過,要是偏離驛路,從東側起伏不平的坡谷間行進,天黑都未必能趕到丁家源寨。

曹師雄禦馬繞到前側,看伊水河中僅有二十多艘中小型戰船,戰船上除了四五百甲卒外,戰棚之上還都放置一架黑黢黢的戰弩。

傳統的三弓床弩由於體型巨大,弩臂展開近丈,幾乎超過小型戰船的寬度,一般小型戰船上都不可能部署三弓床弩這類的中大型戰械。

那樣會直接妨礙到水軍將卒在戰船上的進退。

甚至大中型戰船,通常也只會在戰棚頂部放置一兩架床弩。

然而同等射力的鐵脊弩,相比較傳統的床弩,尺寸縮減近半。

不僅赤馬舟、走舸等小型戰船的頂棚可以固定安裝一兩架重型戰弩,甚至艙室內還可以額外儲備多架重型戰弩。

射距在三百步以上的重型鐵脊弩重達上百斤,顯然是無法作為單兵裝備編入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