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莫及

雖說司空府暫時沒有再度發動大規模會戰的意圖,但不意味著各條戰線會保持緘默。

赤扈南侵十數年間,河東、河洛、河北等地的義軍,雖說構成復雜,雖說屢遭清剿打擊,雖說不斷有義軍隊伍被殲滅,或承受不住壓力與誘惑投降赤扈人,但此起彼伏的抵抗運動從來都沒有斷絕過。

早年徐懷就以行營的名義,堅持派人深入敵戰區,聯絡抵抗義軍,力所能及的提供支持。

卻是紹隆帝登基之後,雖說同意將南陽、襄陽、荊北四縣等地並入楚山,成立京襄制置安撫司,但為了限制京襄,樞密院開始直接接管聯絡敵占區諸路抵抗義軍之事。

然而汪伯潛主持下的樞密院職方館,能對敵戰區義軍提供的支援極為有限,卻又迫不及待的期待義軍發揮牽制赤扈人的作用,冊封了一大批空頭將軍,然後就無視諸路義軍實力弱小、補給困難的現實,下令諸路義軍人馬發動大的起義,去攻打敵占區的各個關隘城寨,令各地的抵抗義軍受到極大的破壞。

逃京事變之後,司空府統攬軍政,才將相關工作重新納入軍情參謀司轄下抓起來,但已遭受的破壞無法彌補,很多工作都需要從頭開始。

好在接連的大捷,也再次鼓舞了敵占區抵抗義軍及群眾的士氣。

現在整個河淮戰區劃分為河洛、京西、京南及徐州四大行營轄管,聯絡及支持諸路抵抗義軍的工作,也都具體分別劃歸到各個行營的軍情參謀院執行。

河洛主要聯絡崤山以東以及中條山裏堅持抵抗的義軍,京西行營則遣人深入王屋山、太嶽山、呂梁山聯絡抵抗義軍;而徐州行營則主要聯絡泰沂山區的義軍。

泰沂山脈包括泰山、沂山、蒙山、徂徠山等山,連綿不絕的盤亙於齊魯大地的中部地區。

雖說平燕宗王府目前還控制著泰沂山脈以南的濟州、沂州等地,但隨著幾次大的會戰失利,對泰沂山脈縱深的控制日益被削弱。

也因為幾次大的會戰失利,平燕宗王府進一步加強對齊魯大地的盤剝壓迫,不堪其苦的民眾反抗活動也再次活躍起來。

張雄山以參謀軍事赴徐州,組建軍情參謀院,隨行人員主要負責各級軍情指揮學堂的籌建工作。

不過,對泰沂義軍的聯絡,並沒有要繞開龍武軍另起爐灶的意思,司空府也明確要求從韓時良舊部挑選一批斥候、哨官充實軍情參謀院的隊伍,在韓時良、張雄山的雙重領導下從事相關工作;願意接受收編的義軍,也都歸徐州行營轄管。

徐海地區與泰沂山區雖然還隔著赤扈人占領的濟州、沂州,但平燕宗王府擔心側翼的安危,根本就不敢將主力兵力部署在南線。

整體來說,平燕宗王府在濟州、沂州以守禦重點城池為主,部署四萬多兵馬,相比較徐州行營所轄的九萬戰守兵已居極大的劣勢之中。

這時候敵軍不要說完全封鎖泰沂山脈以南地區了,甚至都無法阻止徐州行營的小股精銳人馬滲透進來。

因此行營聯絡仍堅持在泰沂山區抵抗的諸路義軍,並非什麽難事,難的是後續工作的開展。

龍武軍舊部斥候及各級哨官,以往主要工作都集中在對敵軍動向的偵察及刺探上,聯絡義軍也主要是封官賞爵、誘之以利,但對敵後潛伏及群眾動員工作以及對義軍日常活動的具體支持、增援,卻都是一抹黑。

選入軍情參謀院的武吏,可以說是徐州中級軍事指揮學堂的第一批學員,經過為期一個月的緊急培訓之後,也是陳滿、唐淵、虞謨等人親自帶隊,深入泰沂山區,進駐幾支前期就恢復聯絡的義軍營地,參與義軍的日常生產及作戰,深入了解義軍當前所面臨的處境,因時制宜、深切實際的提供建議與幫助。

陳滿原為朱仙鎮軍寨守將,汝潁會戰期間投附楚山,之後就一直在軍情司任事;唐淵等人則是洞荊聯軍接受招安之後就秘密接受軍情司的策反,一直潛伏在孫彥舟、胡蕩舟等人身邊,接受軍情司的指導、領導也有好些年頭了,都可以說是軍情司的老人。

在潁州大捷後,除了楊霽、韓雲昆等將率領起義人馬組建驍勝軍第三鎮外,唐淵、虞謨等原歸德軍潛伏人員則大多編入軍情司加強軍情參謀司的工作。

進入紹隆十年,在條件初步成熟之後,徐州行營便進一步安排這些武吏率領小股精銳,深入泰沂山區,與當地的義軍及群眾配合,在濟、沂以北的敵占區展開遊擊襲擾作戰,進一步削弱赤扈人對齊魯中部地區的控制力,這也是未來收復整個齊魯大地的關鍵鋪墊。

相比較而言,河洛行營及京西行營,對崤華、中條山及王屋山、太嶽山等敵占區的滲透、聯絡工作,要更為順利、徹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