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KITA

黑曜石唱片機算是現在白川電器的保底產品,雖然銷量不怎麽樣,也不知道升級後前景如何。

但是至少大家熟悉,也最有把握搞成。

在白川楓的預估中,再怎麽樣只要不虧本,能維持白川電器的正常運轉,那就是它最大的功勞。

工廠一旦停止生產,不說對自家員工信心的打擊。就是以前勉力維持的客戶、銷售渠道等,都會快速丟失。

以後再想撿起來,需要投入更大的人力物力。

這也是為什麽很多制造商虧本也要保持生產的原因,只要工廠還在運轉那就有希望,一旦停產那就全完了。

會議結束,白川楓把山下大治介紹給了安田正明。

山下大治是機械信息工學系的學生,安田也擅長機械設計,這不就有了現成的師傅了嘛。

而且白川電器現在人才緊缺,偏偏又沒有多余的錢去招人。

山下大治這種在校學生那是再合適不過了,畫畫圖紙,為安田正明打打下手是完全沒問題的。

出了會議室的門,白川楓又叫住小松助理。“小松,稍後去查查隨身聽的專利在誰的手裏?”

“誒?”小松助理有些迷糊,這還用問當然是索尼啊。

社長你剛剛也說了,這是索尼的革命性產品呢。

“不要在霓虹查,把目標範圍放在國外。”白川楓見她不明所以,又加了一句,“主要是歐美地區,其他的不用多問。

如果查到了,嘗試著詢問一下專利的授權。一定要跟對方強調,我們是小公司,只是嘗試性的推廣。”

索尼隨身聽剛發售,現在的知名度壓根沒幾個人知道。

這時候談授權是最佳時機了,錯過了,以後再拿可就沒那麽容易了。

“哈伊”小松助理雖然越聽越迷糊,但她還是認真記下了社長特別關照的事。

白川楓不知道隨身聽具體是誰發明的,但他知道肯定不是索尼。

索尼最多算是第一生產廠商,算不上隨身聽的發明者。

既然決定進行仿制,白川楓自然也不怵以後索尼的發難,不過留一手穩妥一點的好。

現在是1979年,RB的電器業發展還處於草莽時代的尾聲中,依舊充滿野性。

看看現在RB所謂的專利法就知道了,“親專利”政策剛頒布沒幾年。

大多數時候實行的依舊是“弱知識產權保護制度”,限制專利保護範圍,采用“先申請”而非“先發明”的專利申請原則。

說白了就是鼓勵RB企業向國外“學習”,以實現技術擴散,提升本土企業競爭力。

你看白川電器這不充分響應政府號召嘛,認真向索尼“學習”。

至於以後索尼要是敢告白川電器侵權,信不信白川楓拿著國外的授權書直接拍他臉上。

到時候誰告誰還真不一定呢。

接下來的幾天,白川楓和山下大治兩人基本都窩在車間裏,和安田他們一起搞黑曜石唱機的升級。

雖然是社長桑,但前世畢竟也是理工科學生,技術方面白川楓還是懂一點的。

此時面前的機床正在切削唱片機的底座和唱盤,升級的圖紙有了山下大治的加入,短短一個晚上就已經搞定。

設備由山口一夫親自操作,他在一行已經幹了有幾十年,經驗豐富。

戴著護目鏡的山口小心翼翼取下加工完的零件,沖洗、擦拭完直接拿到一邊,現場組裝。

高端一點的黑膠唱片機底座基本都是金屬或者厚重的胡桃木,這樣有利於抗震,保證黑膠唱片的平穩運行。

至於黑曜石唱片機嘛,用的是塑料。無它,唯便宜耳。

做低端就要有做低端的覺悟,市場定位清晰,自然有它的受眾。

電機馬達、皮帶、唱盤、平衡錘,一一安裝完安田打開開關,放上唱片。

一陣悅耳的琴聲傳來,聲音平穩自然,又帶著些柔軟。

這和上次白川楓在會議室裏用的是同一張唱片,再也沒當初的沙啞與顫音。音質效果僅人耳識別就有了明顯的改善。

眾人的眉頭解開,疲憊的神情微微松動。但大家皆屏息凝神,一直等到唱片放完,才送了口氣。

“幹的不錯”白川楓擡起手鼓掌。

“嘩~嘩~”安田他們也神情振奮的一起拍手,一次成功,值得慶祝。

其中尤以山下大治拍的最起勁,畢竟是自己參與的第一款產品,心裏很有成就感。

其實這樣的難度對於安田他們來說,不算什麽。但是有白川楓這位社長全程參與,幾天下來和大家同吃同做。

就憑這份做實事的幹勁就值得他們尊重。或許他比較年輕,或許他經驗不是那麽豐富,但他是無愧於社長這一份職責的。

“白川社長,下面就正式投產嗎?”山口這一聲社長叫的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