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 氣急敗壞的高德

兩個「最」?這還是白川楓第一次聽聞這種說法。

新井裕在第一勸銀待了大半輩子,對於集團內部的事情當然門清。

“日本主要的六大財閥中,第一勸銀成立最晚、成員最多。

其他傳統財閥中歷史最久遠的住友、三井,可以追溯到江戶時期。

三菱、富士稍次之,但也成立於明治時期。

相對年輕的三和,也在60年代就已經成型。

而唯獨第一勸銀財團,是在1978年成立。”

1978年也就是兩年前的事情,這樣一看確實是六大財閥中最年輕的一位。

其實這幾家財閥官面上的說法是成立於五六十年代,但那是因為戰後被米國爸爸強拆之後又重組了。

所以注冊時間那一欄裏,50年代的數字看看就好了。

沒有豐富的歷史底蘊,怎麽可能在短短二十年內壟斷全國60%以上的資產。

“除了成立時間最晚,第一勸銀還是擁有最多成員會社的財團。”

這是第一勸銀第二個「最」,聽起來似乎有些矛盾。

成立最晚卻擁有最多的成員,雖然數量不一定代表質量。

但是從規模和涉及領域上來說,第一勸銀算是後來者居上。

而之所以能快速成長起來,這也和第一勸銀實施的管理方法密不可分。

“白川社長,第一勸銀和其他幾家財閥最大的不同,就是相對寬松的管理策略。

傳統財閥大多是金字塔式管理結構,主家對旁系會社有著絕對的控制權。

而第一勸銀是環型管理方式,以第一勸業銀行為中心,和成員會社交叉持股。

通常作為中心的第一勸銀並不追求絕對控股,相反持股比例大多較低。

第一勸銀追求的是集團內成員相互提攜,除了面對危機時必要的行動一致性。

其他時候並不會幹涉成員各自的經營活動,所以管理相對松散。”

白川楓神色一動,這確實和他想象中的財閥有點不一樣。

難怪剛剛渡邊一郎離開的時候,特地強調第一勸銀不同於其他財閥。

“那麽剛剛第一勸銀建議的清水建設……?”

“沒錯”新井裕點點頭,“隸屬於第一勸銀財團。”

原來如此,難怪一個銀行又是地產,又是建設,幾乎能提供一條龍服務。

他們都是集團內的成員企業,在經營上確實起到了相互提攜的作用。

“不僅如此,集團內還有伊藤忠商事,主大宗貿易活動。

富士通,半導體計算機領域。川崎制鐵、旭化成,歸屬重工業領域。

五十鈴、橫濱橡膠,汽車制造領域。其他幾十家會社不一而足。

第一勸銀財團,在化工纖維、金融、光通訊、計算機、石油開發、食品等方面較有優勢。

財團的經理會,於每月第三個星期五(金曜日)聚會,又稱「三金會」。

白川社長,這就是第一勸銀的大概情況。”

新井裕摘下眼鏡捏了捏眉心,重新戴上後端起咖啡喝了一口,幹燥的喉嚨才略覺舒適。

財閥的體量遠超想象啊,白川楓嘆了口氣。

在一般人看來,面對這樣的龐然大物,估計連反抗的心思都不會升起吧。

“對於第一勸銀,新井桑有什麽建議?”

新井裕神色認真的考慮了一會,才開口建議道。

“即使不加入,也不要交惡。”

白川楓點點頭,很中肯的建議。

“不過”新井裕看了一眼白川楓,“某些時候借一借力也無妨,尤其是如果將來白川電器打算上市。

想必第一勸銀也樂意與我們接觸,適當的合作,有利於白川電器擴大自己的影響力。”

新井裕不知道白川楓內心的具體想法,但他知道在霓虹想要和財閥完全絕緣是不可能的。

既然如此,保持適當的良好關系,那就很有必要了。

這樣做不僅能屏退其他虎視眈眈的財閥,還能為自己的會社帶來一定的便利,何樂而不為。

哪怕……哪怕將來有自己的想法,這未嘗又不是一種折衷的過渡。

白川楓理解新井裕話裏的另外一層意思,不過這些對於現在的白川電器而言還是有些早了。

但是保持現在和第一勸銀的合作關系,也是不錯的選擇。

至於以後,以後再說吧。

“感謝新井桑的介紹,白川控股那裏,還請多多費心。”

“理應如此”新井裕點點頭。

在他的操作下,白川控股已經理順了白川電器各種的股份關系。

甚至,目前白川楓還有讓白川控股擔任投資公司的打算。

對一些有潛力的會社投點錢,支持一下發展,未來說不定也能有不錯的收獲。

不過一切都剛剛開始,對這些小會社的投資就當練練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