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 芯片的未來

SIC大樓總計十二層,在最上面兩層是專門留給高層的辦公室。

嶋正利和松村正清的辦公室就位於這裏,不過暫時仍有很多獨立辦公室都空著。

這是為以後的其它高端人才準備的,現在的SIC總人數算上東工大那裏的實驗室助手也不過才百十來人。

地方大的很,足夠用。不僅如此,白川楓在這裏也有自己的辦公室。

畢竟SIC掛在了白川控股之下,並且是100%持股。

那麽他這個會長,在這裏有一間自己的辦公室,也不過分吧。

頂層,咳~頂級的會長辦公室。

大幾十平的區域,奢侈到無以復加。

白川楓和嶋正利、松村正清、以及山崎暉幾人在寬敞的沙發休閑區,一一落座。

辦公大樓已經正式啟用,茶水咖啡這些一應俱全。

等跟著來的小松助理,為他們各自送上一杯熱氣騰騰的咖啡後。

幾人才開始商討,SIC投入重金研發的第一款產品,芯片的設計規劃。

“聽聞白川桑起初之所以有設計芯片的打算,是為了配套未來某款音樂播放器作解碼使用?”

嶋正利喝了一口咖啡暖了暖身子,才開始發言。

“沒錯”白川楓捧著熱乎乎的咖啡點點頭,“因為考慮到成本,16位的芯片采購價格太貴,所以才有了自研的打算。”

一片16位的微處理器芯片,直接報價360美元!

說實話這個價格直接嚇到白川楓了,僅芯片成本折算下來就要9萬日元。

要知道他準備做的是CD機啊,消費電子產品。

芯片就要9萬日元,那整機少說要十幾萬日元。

這還很可能是成本價,要想盈利定價至少二十萬元以上!

作為消費電子產品,這個價格賣給誰?

產品還沒做,光成本核算在白川楓這裏就過不去。

他很清楚,要想賺廣大消費者的錢,價格永遠是第一因素。

所以為了降低成本,白川楓幹脆決定自己做。

在如今剛剛進入80年代的初期,芯片設計難嗎?

說難也難,說不難也不難。關鍵是要看能不能找到大佬了。

白川楓看著眼前的嶋正利和松村正清,等待他們的答復。

“白川桑,我覺得只單獨為解碼而設計16位芯片,有些太過浪費。”

沉吟了一會,嶋正利還是決定實話實說。

“哦~”白川楓詫異的擡起目光,“嶋桑不妨詳細說說。”

對芯片領域,他自己完全門外漢,所以他很樂意聽聽技術大佬的看法。

見白川楓並沒有因為自己的質疑而不悅,嶋正利也松了口氣。

看來自己的這位新老板果然是開明之人,想到這裏嶋正利也放下心來,仔細闡述自己的看法。

“如果專門為解碼而設計16位芯片,那麽這種做法在行業內叫作特別應用芯片設計。

因為目標明確,功能確定。所以芯片設計周期較短,體積和功耗也較小。

但有優點就有缺點,特別定制的芯片往往設計成本高昂。

未來受限於出貨量,芯片的生產成本也會非常高。

白川桑,在半導體領域,芯片的出貨量越高,生產成本越低。

這樣在無形中也攤薄了芯片的設計成本,但是特別定制的芯片注定其不會大規模應用。

所以出貨量在無形中就已經受限,因此成本才會比較高昂。”

芯片這種東西,只要工藝相同,那麽無論你生產多少,或者是什麽型號。

在制造之初的掩膜成本是固定的,所以數量越大攤到每片芯片上的成本就會越低。

反之,成本就會急劇提升。

白川楓聽明白了,如果考慮到未來CD機的市場,可能出貨量確實無法和作為處理器級別的芯片相比。

“嶋桑,我明白你的意思。那麽以您的看法,針對SIC目前的情況,有什麽建議?”

“做架構設計,做平台化設計!”毫不猶豫的,嶋正利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平台化設計?”白川楓若有所思。

“沒錯”嶋正利點點頭,“先做可以通用的平台化設計,然後針對DAC解碼,做特別的邏輯優化。”

嶋正利的思路非常清晰,多年的芯片設計經驗,讓他能在最短的時間內作出最合適的選擇。

聽到他的解釋,白川楓眼前一亮,“嶋桑,關於平台化設計,還請詳細說說。”

“白川桑,我的建議是直接設計16位處理器芯片。

然後在已完成的設計之上,針對數字信號解碼,重新進行邏輯優化,進而衍生出解碼芯片。

這樣原有的16位處理器,可以做家族化處理。根據不同的應用場景,衍生不同的應用芯片。”

越聽白川楓的眼睛越亮,這……貌似可以啊。